跳至正文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分析)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JüDISCHES MUSEUM BERLIN怎么样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JüDISCHES MUSEUM BERLIN怎么样

很特别的建筑,犹太人建筑师设计的博物馆,线路设置十分合理~~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历史意义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历史意义

其一是内容。该博物馆共有4个隐喻情结。

其二是根据作曲家阿诺德。施昂拜格未完成的歌剧“摩西和阿龙”的脚本而构成的。在此处,表现了由于歌的存在,而歌词不清,相反,歌不存在,而能帮助对歌词的理解的不合情理性。

其三,在大屠杀年代被驱逐出柏林,在里加和乌其的强制收容所中死亡人的名字和死亡地名。第四,是以瓦特。本杰明的“一侧通行路”形成的。沿着曲折型建筑,引入了60个连续的断面。如此一览“犹太人博物馆”的话,正如街谈巷议所说,里伯斯金充满晦涩的形而上学的超俗的思考,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接近的。

其四,存在与不存在的概念,他从自身的体验,给予了非常明确的解释。

双重自相矛盾的逻辑,是符合“犹太人博物馆”所体现的观点。一种艺术,由于作为其核心的主体的丧失,例如像没有情节的文学,没有旋律的音乐那样的没有展示品的博物馆,其不存在性、非在的存在性的缘由,好像已是新型文化形式的一种倾向。

充满被驱逐、遭受屠杀的(成为不存在)犹太人的悲痛与苦恼的“犹太人博物馆”,仅仅超越了设计的特异性和观念的前卫性,将作为一个民族的悲惨命运的历史封印。同是一个犹太系的音乐家古斯塔瓦·马勒,所内含的如在第九交响曲所奏出的旋律那样深沉暗淡的精神才是杰出的。

墙面上的折线线条不仅是采光作用,立面效果作用,而且更是设计者与整个建筑的一种呼应,为了表现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后给犹太民族造成的那种恐怖印象,犹如在光亮建筑外表面上那几道折痕一样然人感觉难受,就好比心灵上的疤痕。

柏林犹太博物馆的参观

柏林犹太博物馆的参观

虽然从外来看,普通的旧门庭似乎与一边的新现代派建筑毫无关联,事实上,两者通过设计巧妙的通道相连。里柏斯金让观众只有通过建于1735年,前身为柏林博物馆旧馆的地下室方可进入。在地下一层中参观者将在岔口处做出选择,三条走廊将通往不同的场所,也隐喻犹太人最初的选择,通往死难、逃亡或者艰难共存,而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尚前途未卜。

其中,一条走廊通向一个沉重的金属门,打开后是一个黑暗的、有回声的塔的基层,里柏斯金为塔取名“大屠杀塔”,以纪念成千上万被屠杀的人,沉重铁门,阴冷黑暗的狭长空间,微弱的光线,使参观者无不感受大屠杀受害者临终前的绝望与无助,藉由此混乱的图形表达出欧洲集体意识中最痛苦回忆之可怖。

另一条走廊通向霍夫曼公园,也称“逃亡者之园”,位于外院的一块倾斜的平面上,由49根高低不等的混凝土柱体构成,表现犹太人流亡到海外谋生的艰苦历程,由于斜坡地面及不垂直的空间感觉,使人感到头昏目眩,步履艰难,使人联想到犹太人流离失所、漂泊不定的沉重经历。每根混凝土排柱顶上均植有树木,表示犹太人生根于国外,充满着新生的希望。最后一条走廊末端是在一个高高的陡峭的楼梯旁,从那里可以去一般展厅。

参观者最后转回地下室,从那儿离开。“没有最后的空间来结束这段历史或告诉观众什么结论”,里柏斯金说,正是这种“空缺”,将使“一切在他们的头脑中持续下去。”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设计人简介

丹尼尔·列别斯基(D.Libeskind):故乡波兰,从6岁起学弹钢琴,后来移居以色列,成为精通钢琴的音乐名人.曾经赢得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会举办的著名的音乐竞赛(同赛的有伊萨克.帕尔曼、P.祖克尔曼、巴伦伯伊姆).后来其音乐天才移向了建筑设计.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设计者是谁

设计者是建筑师:丹尼尔·列别斯基(D. Libes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