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良渚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介绍)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

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属于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是在哪

良渚文化是在哪

良渚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镇遗址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环太湖地区。年代约距今5200~4000年。

良渚文化时期社会生产全面高涨。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石制工具主要有三角形犁状器、斜柄钺形器、双翼耘田器、长方形或半月形石刀、石镰等,器类显著增加,有些器形较大。在多处出土了粳稻和籼稻的实物遗存,还在浙江湖州钱山漾等地发现有花生、蚕豆、甜瓜子、小泡瓜子、红蓼、菱角、葫芦、酸枣核、毛桃核等植物籽实,其中有的可能已属人工栽培。竹编、木作手工业发达,竹木器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方面,钱山漾一地即出土整、残竹编器物200多件和不少木器。在历史悠久的麻纺手工业之外,又开辟了丝织手工业新领域,钱山漾出土的绢片、丝带和丝线,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最重要的丝织品实物,经鉴定原料都是家蚕丝。琢玉工艺在当时各原始文化中处于领先地位。大至重6500克的玉琮、直径20多厘米的玉璧,小至玉管、玉珠和玉质镶嵌附件,琢制都很精良。玉器种类在20种以上,采用了多种雕琢技法,主题图像是具有神灵崇拜含义的神人兽面复合像(“神徽”)。有的大墓出土成组成套玉器,玉质玉色相近,可能是利用同一批玉料专项加工的。当时治玉业已成为专门性的手工业部门。制陶工艺也很进步,流行黑色陶器,刻划有纤细禽鸟纹、蟠螭纹的鼎壶及漆绘陶器,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的尖端产品。还发现有数例陶文。

聚落在形态和规模上形成等级。良渚镇遗址群在24平方千米范围内有遗址三四十处,包括人工堆筑的大型基址、居民点和显贵专用墓地等,具有地区中心聚落的性质。吴江龙南遗址可作为普通聚落的代表:一条古河道由东向西流经村落,两岸有半地穴式房址,北岸筑有一段护堤。在钱山漾出土了木桩、长木、竹席、苇席和大幅树皮等盖房材料,有的遗迹可能是适合于南方地区居住的高架干栏式建筑。良渚文化遗址虽然临近水域,但在多处见有土井,有的还用大块弧形木板围成井圈,构筑讲究。

在浙江余杭墓地、瑶山遗址和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发现显贵专用墓地,是在人工堆筑的土墩或废置的低山祭坛上营建的。一般墓坑较大,有棺椁葬具,随葬有数十至上百件玉器,如玉琮、玉璧、玉钺等。有的大墓中还出现了殉人。一般认为,在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原始氏族制度瓦解并向文明时代过渡;中期以后可能已处于中国古文明的始创时期。

良渚文化出土的文物以“玉、石、陶、文”为主——

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石:良渚文化时期,稻作生产已相当发达,从出土的大量三角形石犁等农具看,良渚人已摆脱一铲一锹的耜耕而率先迈入了连续耕作的犁耕阶段,从而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陶:良渚文化以黑陶著称,胎质细腻、造型规整,器种变化多样,用途分明,尤其是鼎、豆、壶的组合,构成了富有良渚文化特色的器物群。

文字: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良渚文的一些陶器、玉器上已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单个或成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学者们称之为“原始文字”

附:

良渚文化出土的石器示例图片:

http://www.gotravel.com.cn/fram/fenjing/sight/zj/hz/lzwh/a1.files/s1.gif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示例图片:

http://www.gotravel.com.cn/fram/fenjing/sight/zj/hz/lzwh/a1.files/y1.gif

良渚文化出土的陶器示例图片:

http://www.gotravel.com.cn/fram/fenjing/sight/zj/hz/lzwh/a1.files/t1.gif

良渚在哪啊?

良渚在哪啊?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 良渚镇位于余杭市中部,北接安溪镇,南连仓前镇,东与勾庄镇、杭州市郊相邻,西与瓶窑镇相邻.104国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是著名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地.

良渚文明是否真的存在?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

谁知道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陶器以黑陶为特色,制作精美,有的甚至涂漆。玉器非常发达,种类有珠、管、璧、璜、琮、蝉。其中玉琮个体大,高达18-23厘米,上面雕刻圆目兽面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誉为「玉琮王」。形状为内圆外方,与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玉器上刻有似神似兽的神人形像和神人兽合一的形像,它们可能是当时人们的崇拜对象。

良渚文化的钱山漾一地出土有绢片、丝带和丝线,是中国远古时代最重要的家蚕丝织物。此外,还发现了许多祭坛遗址,如余杭瑶山遗址发现的祭坛,平面呈方形,从里向外为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砾石台,外围的边长约20米。祭坛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们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

大家是怎么看待良渚文化和良渚古城遗址的

良渚地区是被誊为“中华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发祥地。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镇(良渚街道),1959年命名,其存在年代距今5300—4300年。

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

全镇区域面积103.1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0个社区,户籍人口9.4万,流动人口12.9万。

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已经发现的良渚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专家认为当时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如今又找到了城墙,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有的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良渚有哪些开放景点?

良渚博物馆,美丽洲

良渚古城在哪省?

浙江省

良渚遗址面积有多大?

良渚文化距今已有4000~5300年的历史,目前已发现的良渚遗址群面积约有30平方公里,各类遗址有30余处.主要位于浙江太湖流域. 反山遗址是良渚文化遗址群中等级、身份、地位最高,具有“王陵”性质的墓地. 反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开始于1986年历时3个多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基建工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