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峨眉山参拜普贤菩萨应该去哪几个寺庙?
一楼的朋友,是不是弄错了?请你告诉我黑水寺、普贤寺在峨眉山哪个位置啊? 黑水寺只是峨眉山曾经有过的寺院,早就不复存在了,如今连遗址都找不到东西了. “峨眉山普贤寺”倒是有,不过,不在峨眉山、而在江苏南通!!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原则上说,你参拜任何一座寺院都是参拜普贤.具体的说,有三个寺院则是必需的,那就是拥有普贤骑白象彩塑的万年寺、传说普贤夜洗白象的洗象池、还有就是十方普贤金身塑像的金顶.
普贤菩萨在峨眉山哪个庙修行
首先峨眉山全山都是普贤菩萨道场. 如果说具体到寺院,那就是万年寺
峨眉山四方十面普贤菩萨的殿中殿什么意思
十方普贤就是普贤菩萨骑六牙象,没有什么殿中殿啊 自已来峨眉山旅游,确实有点贵,建议你先在嘻嘻团,团购好酒店,温泉,美食,能节约一半的钱;比如:景区豪华酒店带空调68元/间,温泉78元/人
普贤菩萨娥眉山上什么界度亡魂一
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菩萨.
请问峨眉山金顶的普贤菩萨的那个十方金尊每个面是象征什么的?能否再具体介绍下峨眉十方金尊?
峨眉山金顶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第一个十方普贤的艺术造型。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的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重350吨。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
金顶凝聚着峨眉山的最高境界。这里既代表佛的圆满光明,又汇集了人间对光明和幸福的向往。金殿、银殿、铜殿和48米高的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最高的汉传佛教朝拜中心和最壮丽的自然观景台。如果说于公元 980年安坐于万年寺高 7.85米的普贤铜像作为峨眉山千年的镇山之宝,为这座佛教名山增辉千年的话,那么高达48米的十方普贤金像更是登峰造极之作。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佛在景中,景在佛中,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无尽禅机。
峨嵋山三面佛是什么佛
普贤菩萨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
《格萨尔王传》中说:峨眉山像一头步履矫健的白色神象,这和普贤菩萨骑象登山创建道场的记载极其吻合。佛经中记载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记载普贤菩萨住地说:“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3000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华严经》在东晋时传入中国,因此自东晋时便开始把峨眉山当作普贤菩萨道场。
《华严经·清凉疏》曰:“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好象。”白象是普贤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峨眉山寺庙中的普贤塑像多骑白象。峨眉山的洗象池,传说普贤菩萨每次骑象过此,必在这口池里汲水洗象,然后才登上金顶,池旁的寺院也取名洗象寺。为了歌颂普贤菩萨的功德,连缠生在冷杉枝干上的松萝,当地人也美其名曰是“普贤线”,认为是普贤菩萨特意在悬崖陡壁上挂起这些长线,引渡信徒登绝顶。
《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大乘经》载:“入山求道,饥寒病疠,枯坐蒲团,是曰普贤;普贤者,苦行也。”
关于峨眉山金顶十方普贤圣像的导游词在线急等谢谢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为铜质,通高48米,占地1256平方米,总体重约600吨。须弥座上立六牙吉象,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四头像和两面身;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圣像内为484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弥陀佛铜像,四周绕汉白玉雕佛像。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正面手持如意,骑六牙圣象;另一面结阿陀定印,表六道众生显得四智菩提之义。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的含义以及造型结构:通高48米,表征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普贤”,即“普”之平等无碍,“贤”为无处不到。座像造型结构从下至上分为8个部分:
1、基座部分为四方六层,表征佛教的“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六度” 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般若)。
2、圆环部分:表征“一真法界”。
3、莲花部分:表征“众生之心,心生万物”。
4、祥云部分:表征“空性”。
5、四尊吉象:表征“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暨“普渡众生、大行无止”。
6、两面身部分:表征“华藏世界一佛二菩萨”。
7、十尊菩萨头像:表征“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8、菩萨顶上的圆满宝柱:表征“华藏世界重重无尽,普放光明”和“法门尽虚空,遍法界”。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内供奉的阿弥陀佛:表征同归极乐。
此外,在《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三藏沙门不空译本)中写道:“……我(指释尊)此延命法先须彩书普贤菩萨。如满月童子形。五佛头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召集金刚铃。契鬘纵缓带坐千叶宝华。下有白象王象有三头。鼻卷独股杵。各具六牙。其象四足踏一大金刚轮。轮下有五千群象。各负其轮。于菩萨身放百宝光。”可见,在这部佛经中,普贤菩萨还有一种圣像示现,庄严无比。因此,在民间,也将普贤菩萨尊称为“延命普贤菩萨”、“延命菩萨”等。
峨眉山为何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菩萨道过峨眉山吗,什么时候,怎么来的
1
峨眉山原本是中华道家仙山,后来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却是封建帝王的介入推崇,皇权强制力的推力作用。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佛道相争的一个缩影。
2
原始佛教只以“释迦牟尼”为创教教主,只尊“释迦牟尼”一佛,今日的泰国佛教亦仍如此。
公元初起,据说“龙树”从“龙宫”学来一套招数,自夸“大乘佛教”。这所谓的“大乘佛教”编排了多量的佛、多量的菩萨。从这些的崇拜演变的过程看,并不能真实反映出“灵界”真的有“普贤”等等“菩萨”,只不过是幻想臆造,而且这些“佛菩萨”的系统当中,投射出浓重的封建时代的官僚体系结构。
所以,虚构的印度“普贤菩萨”,谈不上到过峨眉山。
3
峨眉山为什么会成为“普贤的道场”?说来话长。
峨眉山原是道家仙山,春秋战国时期,一批又一批道家人物来到峨眉山,他们有思想、有文化、有精神境界与追求。
东汉时,道教的张陵,在峨眉山周围地区设有“六治”,其中的“本竹治”“北有龙穴地道通峨眉山,上有松,昔郭子声得道之处也”(《云笈七签》卷28)。
张陵之孙张鲁于建安三年(198年)增设“八品游治”,其中第一治就是“峨眉治”。
如果把廿四治及相关地方称为早期道教发祥地的话,那么,峨眉山即是这种发祥地之一。
后来的道士又在全国分设三十六洞天,峨眉山被列为第七洞天。
晚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也将峨眉山列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称之为“灵陵太妙洞天”。
唐代一些诗人如司空曙、施肩吾、韦庄、鲍溶等人的诗歌中还记述了与峨眉山道士的交往……
直到宋初,峨眉山仍是以道家仙山闻名全国的。古籍《太平御览》所记峨眉山是以道教仙山而进入国家级名山的。
4
北宋后,由于宋朝皇帝不遗余力地提倡佛教,在朝廷的扶持下,峨眉山开始成为“普贤道场”。峨眉山道教渐趋弱势。“普贤道场”形成的关键一步,是获得了世俗皇权力量的在大众面前的正式确立,道教已不能与之相争。
明清的统治者继续扶持佛教的发展,佛教在峨眉山日趋兴盛,明清之际达到极盛,佛教以压倒之势占据了山中宗教统治地位。
清朝时,清皇帝更是恩威有加,道教全面退出峨眉山。
今天,我们在峨眉山,还能见到道家的名称遗存,如:纯阳殿、遇仙寺、仙峰寺等,但供奉的都是“菩萨”了。
峨眉山供奉的是普贤菩萨,你们知道他的座椅吗?
感谢神! 这是佛教里的菩萨,普贤菩萨的坐骑是灵压仙的六牙白象,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共称为佛之贤士,合称为华严三圣.白象代表是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菠萝蜜——布施、持戒、精进、禅定、慧智.佛教称六牙白象为菩萨所化,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但这是宗教,是人去找神的结果.而真神只有一位,就是创造天地万有的上帝,耶稣就是上帝来到地上的代表.除了耶稣,别无拯救.愿神祝福你,阿们!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海拔3099米.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传为普贤菩萨
佛教四大道场之一的普贤道场!三教会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