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急
这是天津,严复铜像
三坊七巷征文
这事我已经盼望了很久很久。
十月二日,我和爸爸去游玩三坊七巷。要说什么 叫三坊七巷,指的是三个坊和七条巷。巷是什么?就 是屋子之间的通道比街道窄,有的地方叫胡同,在福 州也叫“弄”。坊是什么?坊是人们的住宅区。
“三坊七巷”是由明砖清瓦构筑的传统街区,位 于福州古城的中心。它东临南街,西靠通湖路,南到 吉庇路(巷)和光禄坊,北接杨桥路(巷)。历来是 福州官绅、富豪和文化人较集中的住宅区。自北而南 的三坊的排列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的 排列是杨桥巷、郎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 吉庇巷。
我们先来到了郎官巷。一进巷口,只见门牌上写 着:郎官巷。来到郎官巷的二十号:严复故居。进了 门,我先去严复生平介绍室,津津有味地看起图片 来。爸爸来了,说:“去看看别的吧。”于是,我们 去了严复故居的后花园。那里有一棵小杨柳,鸟儿在 枝头歌唱,地上还盛开着喇叭花,一派生机,非常惹 人喜爱。水泥地上一口水井,一个石磨,房口有一个 花门,窗子也是花窗,人在其中,就像回到了古代。
后来又来到了安民巷,安民巷还有一个故事呢。 以前,外国(古代的时候中国分为好多个国家)打到 我们国家的附近,老百姓们都害怕极了。于是,外国 派了一名士兵在这条巷门口贴了一张安民告示:老百 姓,你们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老百姓这 才放心。于是,后人就给它起名字叫安民巷。
接着我们又准备去塔巷。走到塔巷得经过一条很 弯弯曲曲的路,害得我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这时突然下起了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去其他坊和 巷的美梦浇灭了。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旅行。
福州旅游景点有哪些
主要游览景点有鼓山、乌山、于山、三坊七巷、西禅寺、闽王祠、林则徐祠堂、西湖公园、江滨公园、华林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岛)、平潭岛等.名山有鼓山、旗山、青云山、于山、乌山、屏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福州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林则徐故居、严复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萨镇冰故居.
建筑设计在福建哪里最好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和朱紫坊街区是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三坊七巷是全国最大的古街坊,与山西平遥、江苏周庄一样闻名海内外.三坊七巷内的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欧阳氏民居、小黄楼、林聪彝故居、二梅书屋、陈承裘民居、水榭戏台等9处,与朱紫坊内的萨家大院、芙蓉园,共11处经典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有一个地方建了很多像民国时期甚至很久以前的房子的街.请问是哪里啊?
厦门中山街和鼓浪屿,你可以去看看~
福州三坊七巷的由来
过去的记忆 那些黑瓦白墙的老房子出现在我的画里面,大概也有十二、三年的时间。 那时候,我还住在福州三坊七巷的一处老屋里,从我自已出生到我的儿子出生,前后三十四年。我们家的屋子是三进后面的木结构楼房,因为有了一些年头,已经开始有些倾斜……
三坊七巷 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内的三 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了为新一轮创业而组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街区,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四十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以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衣锦坊 旧名通潮巷,因为它是三坊七巷街区最靠近西湖的坊巷,古时被河泽包围着。据说,当年西湖的潮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充满乡野情趣。到了宋代,水乡的景致逐渐消失,巷子里又有人出仕当了大官,先是宋代陆蕴、陆藻两兄弟衣锦还乡,后来明朝王益祥当了更大的江东提刑,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 文儒坊 原始状态下的文儒坊是一条穿过小山包的林荫道。这些小山后来都被高大的风火墙围进了深宅大院,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山荫巷。当小山看不见,林荫又消失的时候,坊内住下的人物个个以”鸿儒”自居,于是改名为”儒林巷”,进一步将”白丁”们拒之巷外。宋时,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里人学风日盛,巷人引为自豪大笔一挥改成了”文儒坊”。明清两代文武官员聚居于此,有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五代世进士陈承裘,近代诗人张衍等。 光禄坊 三坊之中靠南边的光禄坊成名较晚。那时以光禄卿身份任福州太守的程师孟上任尹始为民办实事。他扩建城池,疏通河道、湖泊、修建搭桥、办教育兴文化还救济灾民,民间口碑甚好。在扩建的鼓楼城门上添置沙漏计时器,在乌石山上建道山亭邀请大文豪曾巩作记,所作所为都表现出一种对进步文化科技的追求。当时的坊巷内有一座”闽山保福寺”,程太守常与文人诗友相会在此,寺僧出于对他的尊重,以当时最时尚的手法在悬崖石上镌刻了”光禄吟台”四字,无意间为程师孟也为寺庙留下了一方文化遗产,还为这条小坊取了一个动听又有文采的美名。 杨桥巷 今天的杨桥路在扩成马路之前,叫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小时侯曾在这里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郎官巷 杨桥巷之南的郎官巷,街巷窄而短,两侧的土墙和板墙民居在古朴中含着纯真。宋代筑成小巷之时,有刘涛一家数代世袭郎官一职荣耀乡里,故有此名。宋代诗人陈烈,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院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五代闽国之时,这里的居民住宅刚刚构筑成小巷的模式,王审知的部将便在此募缘建造木制佛塔,并建有附属的寺院。后不知毁于何时。虽然官方曾给它定名为”修文巷”、”兴文巷”,后又改为”文兴里”,但老百姓始终称之为”塔巷”。他们将塔看成了小巷文化的结晶。清代,在巷内曾造半爿小塔,以示名副其实。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至巷口。 黄巷 据今1600多年的晋朝永嘉年间中原战乱,乃是迁徙入闽的衣冠士族在福州择居,有一黄氏家族落户于次,故有了黄巷名字的由来。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 安民巷 千年之前战火纷飞的年代,农民起义军占领了闽都福州,在没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年代,为了宣告胜利、安抚百姓,防止谣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张榜”安民”。也许是义军首领亲自择址,也许是下层官兵随手张贴,总之,当时作为城乡交接处部的一条无名小巷承载了这段历史,它的名字也就与”安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宋元时代,多少官人为它改名换姓,最终仍以”安民巷”传名人间。 宫巷 宫巷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巷得名,是福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巷内现存明代的建筑6幢,清代的建筑13幢。其中面积在千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10幢之多。福州历代尤以近代名人多居于巷内,如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 吉庇巷 吉庇巷俗呼”急避巷”。明嘉定元年进士郑性之未发迹时,受屠户的凌辱。衣锦还乡后,为泄私愤而仗毙奚落过他的屠户。于是当年横行街市的恶少生怕冲撞郑性之而急避门户,因此有了”急避巷”的怪名。明代以谐音改巷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宁之意。 福州的古建筑很有魅力,原因何在?宋代曾任过福州知州的散文大家曾巩在他所撰的《道山亭记》中,已为我们道出了个中的缘由。” 麓多杰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居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然而三坊七巷,正是福州古建筑的代表。其中,有许多灰墙青瓦古朴大方的普通人家住宅,布局严谨,院落相连,中轴对称,以木结构承重,有精雕细刻的石木构件和舒展的大红斗门,宅院四周或左右围有土筑的马鞍形风火墙,有的墙峰饰以飞龙飞凤、花鸟鱼虫及人物风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三坊七巷其独特的居住生态和建筑风格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街区群落,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等方面也独树一帜。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涤环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脉络,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然而,经过历史沧桑,三坊七巷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淡,昔日的繁荣也已面目全非,荡然无存。在三坊七巷,我们看到的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两边白漆脱落的高墙,破烂不堪的的巷们上写着残缺不全的巷名,有的巷子甚至连巷门也被拆毁了房间年久失修,杂乱无章,墙上集着厚厚的尘土,天花板上残留着些古建筑的遗迹,却也残破不已,很难再寻找到古代建筑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深深的遗憾,同时也再一次使我们意识到保护文化古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历史建筑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保存三坊七巷的原貌,就是保存历史的记忆,保存历史的延续性,而保护城市的历史,就是保护城市的未来!
三坊七巷什么时候能修建好
没修好啦,已经差不多了其实,上次去就感觉挺漂亮的,想看看三坊七巷以前的样子,就要去严复的故居,严复故居的那条路都是由最原始的东西拼成的.
福州三坊七巷最著名的是什么坊巷???
衣锦坊
福州哪里好玩?
三坊七巷-商业步行街。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上下杭-台江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上下杭不大,有文艺小清新的书店和咖啡屋。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该馆为中国首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有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和模型等。闽安镇-闽安古镇位于闽江下游,距福州约30公里,距罗星塔约10公里。从罗星塔以下的后安至亭头,两岸群山连绵,江流曲折,而闽安镇峡处地势最为险要,江道深窄,最窄处仅有600米,是扼守闽江口的咽喉,自古成为兵家的攻防要地。现在闽安镇感觉还在建设当中,在镇里有个衙门。金牛山福道-福道,即福州城市森林步道,采用全国首创钢架镂空设计,主轴线长6.3公里,环线总长约19公里。设计比较独特。锻炼养身之地。
鼓岭-鼓岭是位于福州晋安区宦溪镇的避暑胜地,1886年由西方传教士开辟,距福州市中心约13公里,山高800多米,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30℃。休闲散心之所。
福州三坊七巷怎么去?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许多民居的门窗镂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
费用:进入三坊七巷街区不需门票,进入街区内的历史景点内需要门票。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水榭戏台、小黄楼、林聪彝故居、谢家祠、王麒故居、郭柏荫故居、刘家大院、周哲文艺术馆、鄢家花厅、刘齐衔故居,以上景点联票120 元/ 人;各景点也可单独购票入场。
开放时间:全天
到达交通:乘坐5、18、22、55 路公交车到双抛桥站下车,或乘坐K1、8、801 路到南街站下车,然后往吉庇巷、道山路或西侧的一些不起眼的巷子里钻便是了。
用时参考: 3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