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云南三塔,云南三塔崇圣寺

云南崇圣寺三塔在哪 – 大理崇圣寺三塔怎么样

云南崇圣寺三塔在哪 - 大理崇圣寺三塔怎么样

就在大理古城不远,是大理从古时保留至今唯一未遭破坏的古建筑

大理三塔有哪三塔?

大理三塔有哪三塔?

崇圣寺三塔

大理三塔是那一年建的?

大理三塔是那一年建的?

根据相关史料推断,三塔中的南北小塔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中间的叫千寻塔开始修建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859年).

大理三塔建筑风格的特点是什么?

:(1)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 表现了唐宋时期的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2) 大理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为奇数; (3)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梯形,而大理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具有曲线美.

云南崇圣寺三塔好玩吗?

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规模的佛教寺庙,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组建筑群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在那边旅游吃住也不贵,可以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

云南大理三塔的名句

“永镇河山”这是三塔在经过一次地震以后,在塔下面发现的碑文上刻的!

大理三塔中建于南诏时期的塔

中塔似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824至859年在位)最为可能,而两小塔则较中塔为晚,至迟.建于大理国初期,即先建中塔,尔后再增建两小塔.

揭秘古代如何建造大理三塔

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是南诏国第10代王劝丰右时(公元824—859年)所建,时为南诏国后期。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3千,大寺8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

  崇圣寺三塔: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底宽9.9米,现存高度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塔内装有木骨架,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塔顶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金鸡等,底部镶嵌着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此为沐英后裔明代黔国公孙世阶所书。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三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即位于此,每字1.7米,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

  三塔中的南,北二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米,南北对峙,相距97.5米,均为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两塔形制一样,均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外观装饰成阁楼式,每角有柱,每级设平座第4、6级有斗棋,顶端有镏金塔刹宝顶,华丽非常。每层出檐,角往上翘,不用梁柱斗拱等,以轮廓线取得艺术效果。塔通体抹石炭,好似玉柱擎天。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布局成鼎足之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虽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地震,依然完好无损。

大理三塔简介

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 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 . 1990年代,重建崇圣寺被提上日程. 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动工. 2005年4月22日,总投资1.82亿元人民币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3] .其所属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云南大理的三塔的历史资料

你好,这个在百度百科里有很详细的介绍,这里很多词语不能通过,只有你自己搜一下了! 崇圣寺三塔 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