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四十八景的介绍
金陵四十八景是指古都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四十八个景点.如今金陵四十八景包括古金陵四十八景和新金陵四十八景,代表了南京各个时期的文化底蕴.古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起自明朝万历年间,经过几代人的完善,逐渐遴选出的南京市有名的景致,清初高岑曾绘《金陵四十八景图》.古“金陵四十八景”曾辉煌一时,但部分景点在城市的发展中消失,一些景点虽然还在,但日渐萧条,走向没落边缘.《金陵晚报》评出2005年版新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住建委、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南京市地铁集团、南京市规划局及金陵晚报社评选出2012年版新金陵四十八景.
江苏南京风景区
金陵四十八景,主要有中山陵,雨花台,总统府,明孝陵,灵谷寺,梅园新村,阅江楼,夫子庙,燕子矶等.
南京 花神大道 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南京花神大道名字的由来起源于附近的花神庙和花神湖。
花神湖和花神庙位于南京南郊。南京南郊在历史上就以花木繁多而著名,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带回很多花种,种子就分布在牛首山、铁心桥等处,至此铁心桥的花神庙地名已有100多年。多年来,这里每年春天鲜花盛开时节都要举行“桃花会”,类似于古代的妇女节活动。清朝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花神庙。花神庙的旧址如今已不可寻,南京的应扬在一篇名为《最早的育花村》的文章中,说花神庙旧址在花神庙小学旁边。文史专家苏洪泉在《江宁县志》中找到了关于花神庙的记载,县志说花神庙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约5亩,庙内有一间大殿和10多间配殿,供奉着花神百余尊,主供三头六臂的善事菩萨。在庙门外的广场上建有城南最气派的“凤凰大戏台”,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那天,要在这里唱戏三天。戏台后有两口水井,每当唱戏时水面反射和井口共鸣使得演员的声音特别好听,当时被称为“双井衬音”。花神庙还有二月十二目的百花生日和九月十六日的菊花生日。这两天,花农们都纷纷前来敬香拜佛,祈祷花神保佑人花两旺。从朱元璋为他们的先辈指定种花的任务起,花神庙村的村民们就世代以养花为生。花神庙向以培植白兰、茉莉、珠兰、栀子、代代五种传统香花为著名,还出了芮、徐、毛、翟、尹、夏、王、李八大花农世家。
后来虽然种出的花不能供应到皇宫去了,花神庙村的花农们却在南京城打响了品牌,清朝时期南京城兴起用香花熏制茶叶,城里面的姑娘也以在发辫上插一朵花神庙的香花为时尚。民国时期花神庙的鲜花依然很有名气。近年随着城市的建设,在十多年前花神庙村就没有了,但花神庙村种植鲜花的传统还是被一些人保留了下来,而且有些人开始公司化运作,一家家园艺公司、花卉苗木公司在继续着600多年的祖业。这里很多人是世代种植鲜花的,如今不少人都有自己的花卉基地,还在安德门等花卉市场有自己的店面,“一说是花神庙的花,好多人都买,花神庙也是一个牌子。”他们的鲜花除了供应南京市场外,周边一些省市也来批发。1983年,南京市园林局联合南京多家媒体共同举行了一次大投票,选出了“新金陵四十八景”,花神庙以“花神竞艳”列为其中一景。
现在沿紫荆花路西行,有一座花神渡桥连接两端,桥下就是花神湖,湖畔一座石碑上刻有“自明朝定都,集天下花匠于此为皇室培植名苑珍卉,极一时之盛”字样。说明花神庙村在历史上曾是皇家御用花园。
东山秋月静孤城全诗是什么?
你好,没有“东山秋月静孤城”的诗.东山秋月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指中秋节时在东山之上赏月的那般良辰美景.东山是赏月之佳境,故得此雅名.
金陵48景中的甘露佳亭在哪里啊
甘露佳亭——雨花台高座寺甘露井旁的亭台,另一说在小九华山
金陵四十八景
石城霁雪——清凉山石头城上的雪景;
钟阜晴云——紫金山上的云景;
鹭洲二水——江东门外白鹭村一带的古白鹭洲,李白诗“二水中分白鹭洲”;
凤凰三山——城西南露岗凤凰台遗址上远眺江边的三山,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
龙江夜雨——下关龙江边夜听雨声;
虎洞明曦——东南郊高桥门外黄龙山附近的虎中观看黎明时的阳光;
东山秋月——中秋节在江宁东山镇的土山上赏月;
北湖烟柳——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和烟景,唐韦庄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秦淮渔唱——在秦淮河上聆听渔歌;
天印樵歌——在方山郊游时听到樵歌;
青溪九曲——城东的青溪很多河湾,夹岸均垂杨亭馆;
赤石片矶——城东南今雨花门外的由红色砂岩构成的秦淮河畔小岗;
楼怀孙楚——李白在金陵时常饮酒的“孙楚酒楼”,遗址约在今水西门水关一带的秦淮河畔
台想昭明——钟山北高峰上的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台,一说在江宁湖熟的梁台;
杏村沽酒——今城西南花露岗下的古杏花村,相传是唐代诗人杜牧买酒处;
桃渡临流——夫子庙利涉桥畔古桃叶渡,相传是东晋王献之妾桃叶渡秦淮处;
祖堂振锡——唐代法融祖师在祖堂山得道,成为佛教南宗第一祖师;
天界招提——中华门外的天界寺,原名龙翔寺,与灵谷寺、报恩寺并称为明代金陵三大寺;
清凉问佛——清凉山的清凉寺;
嘉善闻经——幕府山东南铁石岗石佛阁的嘉善寺;
鸡笼云树——鸡笼山的景色;
牛首烟岚——牛首山的景色;
栖霞胜景——栖霞山的景色;
达摩古洞——幕府山东北麓的达摩洞,传梁代达摩法师渡江前曾在此休息;
燕矶夕照——在燕子矶观夕阳;
狮岭雄观——狮子山上的卢龙观;
来燕名堂——今夫子庙对岸乌衣巷内东晋王谢大族故居的“来燕堂”;
报恩寺塔——中华门外报恩寺的九级琉璃宝塔;
永济江流——在燕子矶的永济寺观音阁俯视江流;
莫愁烟雨——莫愁湖“荷亭消暑,柳岸追风”之景观;
珍珠浪涌——今鸡鸣寺至浮桥的古珍珠河;
长干故里——中华门外古长干里;
甘露佳亭——雨花台高座寺甘露井旁的亭台,另一说在小九华山;
雨花说法——相传梁代云光法师在雨花台上讲经,天上落花如雨,雨花台即因此得名;
星岗落石——约在今鼓楼岗一带的古“落星岗”;
长桥选妓——今夫子庙对岸一带明清妓院的集中地;
幕府登高——登幕府山眺望长江;
谢公古墩——五台山永庆寺前东晋谢安登临过的高墩;
三宿名岩——下关静海寺附近南宋名将虞允文曾休息三夜的三宿岩;
神乐仙都——光华门外的道观神乐观;
灵谷深松——灵谷寺周围的上万株古松;
献花清兴——祖堂山北峰献花岩的景色;
木末风高——雨花台永宁寺侧的木末亭,一说在方孝孺祠内;
凭虚远眺——在鸡笼山最高处的凭虚阁远望市区及玄武湖;
冶城西峙——朝天宫所在的冶城山峙立于城西;
商飙别馆——钟山南麓梅花山前的南朝离宫商飙馆遗址;
祈泽池深——南郊高桥门外祈泽寺的泉水,传说宋时东海龙女来此听法师讲法华经后所开;
化龙丽地——幕府山北麓临江的“五马渡”,相传西晋末年时琅琊王司马睿与彭城王等皇族分
乘五马来此地,琅琊王所乘之马忽然化龙飞去,成为司马睿称帝前的吉兆。
《池上早秋》 白居易 意思和赏析 急急急!
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1]
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宝历二年(826)在苏州时作。
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
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谁又能预测呢?
晓啼古刹(打一江苏名胜)
鸡鸣寺。
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是南朝时期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寺址所在地为三国时属吴国后苑,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1958年起,在原住持宗诚法师的带领下,依明清时规模形制,鸡鸣寺逐步恢复并对外开放,成为南京一重要寺院。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剧组来到南京市古鸡鸣寺借用药师佛塔来拍雷峰塔相关剧目,当时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鸡鸣晚钟是玄武十景之一,鸡鸣春晓则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