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敦煌月牙泉,敦煌月牙泉鸣沙山

敦煌月牙泉俗名?

敦煌月牙泉俗名?

药泉 敦煌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观

关于敦煌月牙泉

关于敦煌月牙泉

月牙泉

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水深约5米,泉形酷似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并不为流沙所掩,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风景十分优美。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过去,人们难解大自然的奥秘,却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美的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

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它像绝世佳人的眼睛——清澈、美丽、多情;它像窈窕淑女的嘴唇——神秘、温柔、诱人;它像是一牙白兰瓜——碧绿、甘甜、晶莹。

月牙泉边,白杨婷婷玉立,垂柳舞带飘丝,沙枣花香气袭人,丛丛芦苇摇曳,对对野鸟飞翔,风景如诗如画。泉南岸台地上建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玉泉楼、雷音寺等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的大片古建筑群。月牙泉内游鱼成群。据传,鱼叫做“铁背鱼”,能医治疑难杂病;草叫做“七星草”,有催生壮阳作用。吃了鱼和草,可以长生不老。因之,月牙泉被又称为“药泉”。

月牙泉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这里所记“沙井”即今日之月牙泉。自此之后,关于月牙泉的记载便屡见史籍,并与鸣沙山紧密地连在一起。唐《元和郡县志》载:“鸣沙山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

据史书记载,鸣沙山与月牙泉成为沙漠奇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人们面对这一沙海奇观,始终感到奇怪,作为沙丘的鸣沙山为何千年不变?而在沙海之中的月牙泉又为何“泉映月而无尘”、“月泉晓澈,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这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叹为“山之神异,泉之神秘”。

据考证,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面的鸣沙山脊的另外一侧,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两千多年来,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形运动,使沙山和泉水保持著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生共存状态。尽管风沙肆虐,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

月牙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史载,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

敦煌月牙泉

敦煌月牙泉

月牙泉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月牙泉本身的地质结构、低洼地的地形条件和高定位的区域性地下水位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上世纪40年代末期,敦煌城及其南部地区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10米左右,在这种较高水位条件下,西北部平原区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形成了月牙泉,较高的区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月牙泉保持数千年长期不干的基本保证。

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其游记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在当地老百姓中有铁背鱼、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宝的说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

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时间是在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至0.8米。由于水少,当时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会消失”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此后,敦煌市采取了多种方式给月牙泉补水。

敦煌月牙泉俗名叫什么? [民风民俗]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

天龙八部中的敦煌月牙泉在哪?

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竟也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近年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月牙泉边现已建起了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景致相当不错,一定不要错过哦!

敦煌市月牙泉邮政编码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杨家桥乡月牙泉村邮政编码736299 月牙泉村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杨家桥乡,地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鸣沙山下,月牙泉畔,距敦煌市区5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221户,887人,其中有劳动力503人,总耕地面积1887亩.

敦煌月牙泉是怎么形成的?

月牙泉古名沙井,自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月牙泉的奇异之处是其四周被沙山环绕,流沙与泉之间仅隔数十米,却相安无事,相映成趣。沙和水本是难以共存的,但千百年来,鸣沙山和月牙泉沙泉共处、沙水共生,在年降水量只有40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毫米的环境中,泉水不枯;在大风和沙尘暴肆虐的情况下,沙不进泉。《敦煌杂钞》说:“ 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终古光音,仙灵异境,来游者留恋不能去。”泉帝水草丛生,泉内游鱼嬉戏,其神异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今人对月牙泉起源的解释有四种:

一日古河道残留湖。认为月牙泉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河道,很久以前,党河改道,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淹没,仅月牙泉一段地势较低,由于地下潜流出露,汇集成湖。湖水不断得到地下潜流的补给,因而不会枯竭。20世纪50年代测量,月牙泉水面东西长218米,南北最宽处54米,平均水深5米,最深处7米有余。

二日断层渗泉。认为月牙泉南侧有一东西向的断层,断层上盘抬高了地下含水层,下盘降到附近潜水面时,潜流通出成泉。

三日风蚀湖。即原始风蚀洼地随风蚀作用的加剧,当达到潜水面深度时,在新月形沙丘内湾形成泉湖。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吹进环山洼地风会向上方走,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因而沙子不会刮到泉里,沙山也总保持似脊似刃的形状,这才形成沙泉共存的奇景。

四日人工挖掘。认为月牙泉形状与半轮新月惟妙惟肖,好似人工刻意修饰的结果,加之古籍中有“沙井”的记载,既然称井必须是人力劳作的结果。

敦煌月牙泉在哪里?从南宁怎么去?玩5天这样要花费多少钱?

月牙泉在甘肃敦煌,你在广西,来敦煌的路线建议你先到兰州或者西宁然后座长途汽车或火车,到西宁只能坐长途汽车.月牙泉的门票120元坐骆驼80元;莫高窟180元,敦煌市内有有公交可到达,月牙泉做市内3路公交,去莫高窟得车停在丝路宾馆哪里,车费都不高.到这玩看你用什么交通方式来,飞机的话不用5天,月牙泉莫高窟一天就可以玩嘉峪关不是很好玩,建议不要去,雅丹地貌就更不值得花钱去看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