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郾城区漯湾河镇具体位置?
只知道五一路南头的螺湾小镇
漯河螺湾小镇附近哪里有农行
漯湾小镇附近最近的银行是工行,农行最近是解放路与湘江路交叉口农行
漯河由来,历史,特产,古迹
历史文化
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定居生息。[1]
贾湖遗址发现的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世界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世界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贾湖遗址的酿酒遗留物将世界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1] 发掘出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表明8000年前这里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2]
春秋时期这里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召陵之盟;孔子亦曾在这里的化身台授徒讲学。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师”和“字圣”。曹丕篡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也屹立于此;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现存最早石拱桥——隋代小商桥也依然挺立。[1]
南宋名将岳飞领导的郾城大捷也发生在这片土地。
行政沿革
漯河夜景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初见雏形。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
秦汉属召陵县管辖。
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
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随着漯河经济的发展,牛行街牲畜贸易市场的扩大,以及漯河车站的升级,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
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
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
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40平方公里。
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
河南省洛河市的地理位置、历史、人文是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发展的好不好?那里的 人有什么样的习惯
展开全部
漯河的特点:被誉为中原内陆特区,在河南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其食品工业发达,有以双汇、南街村为代表的大量食品企业,被誉为食品名称。在豫中南各个市中经济发展程度是最好的(平顶山、周口、南阳、许昌、商丘、开封、信阳)。城市建设方面,城市绿化较好,沙河穿城而过。但与沿海地区城市相比,肯定会有一定的差距~
下面的摘自百度百科~
地理位置: 漯河(LuoHe)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沙河与澧河在此交汇,“沙澧”二字成为漯河的代名词。漯河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处于许昌和驻马店之间。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历史: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漯河召陵,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南宋时,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围修筑了寨墙,因隐、澧水在此交汇,寨取名源汇,镇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镇),与东边的下口(今周口)镇遥望相呼应。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岳飞率一支轻骑驻守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大破金军“铁浮图”和“拐子马”,史称“郾城大捷”。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郾城县记》记述:“沙澧二河在镇西北汇流,形似螺,因此名湾为螺,地以湾名。”《中国地名大辞典》曰:“螺湾河,在河南省郾城县东,名螺湾渡。”《清一统志》曰:“澧河自县东南螺湾渡北流合沙河,今京汉铁路经之。”由于这里双河汇流,舟楫便利,东通于海,西达于山,南北陆路畅达,故商旅群集,百货荟萃。楚汉、冀鲁、山陕商贾,云集于此,进行物资交流。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随着漯河经济的发展,牛行街牲畜贸易市场的扩大,以及漯河车站的升级,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
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现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40平方公里。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止2007年底,漯河城区面积1020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35.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25万人,市区人口34.7万人。
人文:属于中原官话区,和河南的一般民俗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