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的介绍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处,从上至下依山势呈弯道盘旋,计有24个弧形拐弯,全长4公里,蜿蜒于高达1799米的晴隆山西南坡,是320国道中的一段,也正是世界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中极其重要的一段.二十四道拐公路依山而建,工程艰险,虽山势陡峭,弯道频繁,但其设计之精巧,匠心独具,弯道的上下堡坎、挡土墙都是由大石砌成,虽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如今仍保持完好.
二十四道拐的道路结构
“24道拐”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
有人知道24拐是什么?
作为汽车自由人,在我脑海里存留着一张黑白老照片:一队美国军用大卡车在一座雄伟的大山上蜿蜒盘旋沿着一条拐了20多个弯的山道缓缓爬行。大自然的神奇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顽强精神,两者的有机结合恰如用汽车给大山之神披挂上凯旋的彩带!就是这张由美国随军记者拍摄的叫做“24道拐”的黑白照片被国外众多媒体无数次登载转载。作为滇缅公路的代表性照片,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通过它介绍给了世界。当时,我深深被画报上的这幅照片震撼了。以至于我在曾服役过的汽车部队模仿过类角度拍过照片。“24道拐”不仅在我心中是一种情节,在大千世界中也始终是一团迷雾。它因为媒体的报道而声名显赫。但由于当时媒体的模糊报道,当人们想起再次重返此地的时候,它却似乎从世界上消失了。在半个世纪漫长的岁月中没有人能够准确地指明“24道拐”在地球上的准确位置。在史学界,大家普遍认为“24道拐”是史迪威公路某路段,应该在滇缅公路中国境内云南段。2002年云南省学者戈叔亚,花了10多年时间在贵州省晴隆县莲城找到了这段蜿蜒崎岖的山路。说明它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县城附近,昆明到贵阳的公路边上,这里是云南到战时陪都重庆的必经之地。晴隆是抗战后方国际援华运输线上的重镇。抗战时期,国际援华物资须经过晴隆,运送到抗战前线和重庆。可以说“24道拐”是滇缅公路的延伸线上。照片上反映的“24拐”长约5公里,从谷底蜿蜒而上,原有24个“S”型的弯。每拐仅几十米长。抗战时,美国援华物资大部分主要依靠美军大卡车装载,当时,“24拐”时常发生塌方,翻车非常频繁,有时车里拉运的军火还会发生爆炸。美军士兵或南洋机工在通过这条路时嘴里都会不停地祈祷。上世纪60年代末,改建320国道时,筑路工人在附近的另一个坡面上,把纵坡放缓,修了一条新路,至此昆明至贵阳的公路与“24道拐”分道扬镳,但老路还保留着。晴隆县还将“24拐”定为文物遗址加以保护。我经过24拐纪念碑时,是被悬挂在不远处一座巨大的悬崖上的一条几十米高的瀑布所吸引,在加速通过时偶然间发现。这座水泥纪念碑其外型尺寸与普通的里程碑极其相似。我能够在驾车高速通过时看到它,说明了我们彼此之间的缘分。这个简单的沙石路口就是我所期待的“24拐”?我毫不犹豫的开车进去1.4公里,看到了山上头。我仔细观察地形,感觉它不像是那张照片上的“24拐”。因为他夹在两座山之间的山谷腹地,照片上盘山路的右边是悬崖,这里没有,两边都是山体,无险可言,气势完全不对。再则,路线形状不对。照片上的拐,都在山脊上,是凸现的。现实的“24拐”则根本就是凹陷的。其次地形不对。第三我认为照片拍摄的地点并不存在。原照片是在正对盘山路的山上拍摄的,现实的“24拐”正对面无大山。云南通往贵州的公路,几乎都是“拐”。想寻找一段上百米的直路都不容易。我怀疑晴隆这个“24拐”不是照片上的那个它,它或许还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或许早已在后来的修建中被毁掉了。但它至少在我的心中还屹立着,60年风雨沧桑,今天的“24道拐”已是一个标志,见证着那段抗战历史。
二十四道拐是哪里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听说贵州有个“24道拐”的公路。。在哪里?
黔西南州晴隆县。
简介:“二十四道拐”是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古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是在晴隆县境内的古鸦关驿口凿山开路建成的盘山弯道,长约4公里,每道拐仅几十米长,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贵阳以西黔滇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要道。公路二十四道拐,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次年竣工。明清寺宇石刻,均在筑路时毁损。民国16年(1927年)贾善祥奉省主 席周西成及贵州公路局局长马怀冲(睛隆人)之命,进行踏勘。民国24年(1935年),工程师周岳生领队,再度进行勘测设计,同年,由西南公路局局长曾养甫督工动工,于1936年竣工,是黔滇公路的必经之路。 二战时期,“二十四道拐”是美国援华物资送到前线的必经之路,为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当时被誉为“抗战生命线”。日寇曾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轰炸,欲截断黔滇咽喉。1942年,美国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睛隆修筑滇黔公路,驻扎在沙子岭3公里处(又称美国车站),用美国制造的水泥砌挡墙,对二十四道拐进行维修,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完成了修路任务,保证了运输畅通。
神秘“24拐”公路在何方?
贵州市晴隆县向贵阳县1公里的地方
贵州的二十四道弯在哪个县?
二十四道弯的公路,地名就叫二十四道拐,古代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二十四道拐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请问24道拐在那个地方?
“24道拐”盘山公路,位于贵州省晴隆县莲城镇南0.5公里处,属原黔滇公路(贵西线)的一段,是抗战时期“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地处东经105度 13分,北纬25度50分,国道320线2345公路桩前方100米处,全长4公里,山脚至山顶直线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坡的倾角约60度.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竣工.
向黔进24道拐是啥意思啊?
黔西南州晴隆县.简介:“二十四道拐”是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
《二十四道拐》全集(1 – 32集)二十四道拐大结局剧情…
二十四道拐:朋友们来这里看看 百-√-度,一下:【 妲视 】可以一口气看个痛快了.~~~~~~~~~~~~~~~~~~~~~~~~~~~~~~~~~~~~~~~ 有时候,也会因为你的话,而狡辩半天或者故意装出一副不懂的傻样.其实,心里是甜的,就如上学的时候领奖,总好像是受了批评一样的低着头前去.或许骨子里对你还有种女孩子的羞涩,尽管已经是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