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泉州的一个桥叫做 洛阳桥 ?
你提的问题很好的啊,的确是这样的!泉州的那个洛阳桥被认为是四大古桥之一的名桥,当时人们移居泉周时,看到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与中原地区的洛阳非常相似,故命名“洛阳桥”! 现在之所以是不那么辉煌,可能是与人口流动性大有关系的吧!
泉州洛阳桥的特点是什么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1400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360丈,宽一丈五尺,武士…
为什么洛阳桥在泉州却取名为“洛阳桥”呢?
你好! 因为洛阳桥的所在地叫洛阳镇,桥下的那条江叫洛阳江,所以洛阳桥就叫洛阳桥了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泉州洛阳桥的历史地位
创造了一种直到现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型基础.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
要去泉州洛阳桥,在泉州市区要坐几路公车可以到呢?谢谢!
泉州市内乘13路、19路公交车可达
泉州洛阳桥或安平桥,有什么特点?
洛阳桥 牡蛎法固定桥墩. 由于该桥所处地段濒临洛阳江入海口,潮水涨落造成的水头冲击力很大,靠石块自重来达到桥墩的稳定是非常困难的.这座桥采用植蛎固基的作法,先在江底沿桥中线抛石块,建造筏形基础,植入牡蛎,通过牡蛎无孔不入的繁殖,把分散的石块胶固成整体,以作为桥的基础,然后在稳固的基础上再用大石块砌出四十六座桥墩,上放巨大石梁,然后铺石板. 安平桥 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 自己结合吧!
泉州洛阳桥是谁建成的?
洛阳桥是郡守宋代大书法家蔡襄倡导兴建的,宋皇祐五年(1053年),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
泉州洛阳桥采用什么结构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里长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结构:桥孔结构,(上部结构).包括桥面板,桥面梁、以及支撑他们的结构构件如大梁,拱,悬索,其作用是承受桥上的行人和车辆.
古代的泉州洛阳桥什么时候建的’
泉州洛阳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福建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泉州洛阳桥在那里呀
在洛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