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镇的概述
红河镇位于昌乐县最南端,共辖62个行政村,8.96万口人,镇域总面积188平方公里,是一个工贸主导型食品特色产业镇,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昌乐次中心。
唐荆路、潍红路贯穿全境,北靠省道胶王路,距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均40公里左右,距济南、青岛均200公里,公路、铁路、海空运输都极为方便。
境内有汶河、红河、白浪河等多条河流,西邻国家大型水库-高崖水库,地下平均水位15米。林木、大姜、花生、蔬菜、果品、肉鸭、生猪以及铁矿石、磁石、河砂等资源十分丰富,建有江北最大的花生专业批发市场。
云南红河镇属于哪个县哪个市
红河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管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没有市管它,只有自治州管它. 你是不是觉得蒙自县变更我蒙自市(县级市),红河州就是变更我蒙自市了?不是的,红河州仍然存在,现在的蒙自市和以前的蒙自县都和红河县…
红河州有多少个乡镇
截至2019年6月,红河州有128个乡镇。
1、蒙自市辖7镇、2乡、2民族乡分别为:文澜镇、草坝镇、雨过铺镇、新安所镇、芷村镇、鸣鹫苗族镇、冷泉镇、水田乡、西北勒乡、期路白苗族乡、老寨苗族乡。
2、个旧市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城区街道、锡城镇、沙甸镇、鸡街镇、大屯镇、老厂镇、卡房镇、蔓耗镇、贾沙乡、保和乡。
3、开远市辖2个街道、2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乐百道街道、灵泉街道、小龙潭镇、中和营镇、大庄回族乡、羊街乡、碑格乡。
4、弥勒市辖10镇2乡:弥阳镇、新哨镇、竹园镇、朋普镇、虹溪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
5、建水辖4个镇、8个乡:即临安镇、曲江镇、南庄镇、西庄镇、青龙乡、岔科乡、面甸乡、坡头乡、官厅乡、普雄乡、盘江乡、甸尾乡。
6、石屏县辖7个镇、2个乡:异龙镇、宝秀镇、坝心镇、龙朋镇、龙武镇、哨冲镇、牛街镇、新城乡、大桥乡。
7、绿春县辖1镇8乡:大兴镇、牛孔乡、大水沟乡、大黑山乡、戈奎乡、三猛乡、骑马坝乡、平河乡、半坡乡。
8、泸西县辖5个镇:中枢镇、金马镇、旧城镇、午街铺镇、白水镇;3个乡:向阳乡、三塘乡、永宁乡。
9、元阳县辖2个镇、12个乡:南沙镇、新街镇、牛角寨乡、沙拉托乡、嘎娘乡、上新城乡、小新街乡、逢春岭乡、大坪乡、 攀枝花乡 、黄草岭乡 、黄茅岭乡、 俄扎乡、 马街乡。
10、红河县辖1个镇、12个乡:迤萨镇、甲寅乡、宝华乡、洛恩乡、石头寨乡、阿扎河乡、乐育乡、浪堤乡、大羊街乡、车古乡、架车乡、垤玛乡、三村乡。
红河镇的文化底蕴
红河镇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有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存;夏代有岳石文化遗存;武王灭商后,其地为姜太公始封之齐国;汉朝建立后,属朱虚县;此后,所隶或安丘或昌乐。1948年5月,设立清泉区;原属安丘县汶河以北的部分村庄划归昌乐县清泉区,1958年在清泉区基础上成立平原公社,1981年改称红河公社;1984年,建立红河镇。
红河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境内肖家河遗址,是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直至商文化遗存为一体的聚落遗址。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自下而上,依次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堆积、龙山文化堆积、岳石(夏代)和商周文化堆积。曾采集到足根饰指窝的大汶口文化红陶鼎足,龙山文化的黑陶鼎足、甗、豆盘、白陶鬶残片以及岳石和商周文化的灰陶尊形器口沿、施白彩的尊形器底、菌形盖把钮、实足尖较长的绳纹鬲足、粗短豆把等。
红河镇也是汉代大型墓葬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在红河村北岭、杜家庄北岭、四海官庄、李家庄子、台东官庄等地发现有高大封土的汉墓20多座。据一些老人回忆,日军侵华期间,曾有日本人坐镇潍坊收购这里的石刻画像。红河北岭汉墓前曾立一怀抱幼子的石人,“破四旧”时被炸毁。李家庄子汉墓曾出土过刻有“车骑出行图”的画像石。“文革”期间,在台东官庄村曾发现一砖砌墓道,有村民曾打着“破四旧”旗号,循墓道进入墓室,发现是座大型汉画像石墓。
1985年7月,王家埠村东一大型封土墓葬被挖出墓室,随后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是一处大型汉画像石墓,曾多次被盗,墓室破坏严重,但形制结构比较清楚。墓葬为石室,座东向西,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双室和后回廊组成。墓道仅存底部,系在原生土上挖成的平直巷式土道。甬道用方格纹长方砖垒砌。前室为长方形,后室为方形,用方形厚石板铺地和侧立作壁,用长方形和梯形石板扣合成复斗式顶,衔接处凿有子母口。后回廊为平顶,围绕后室东、北、南三面。整个墓室面积约75平方米。墓葬的画像石分布于门扉、墓室四壁和墓顶,以浅浮雕或平面线刻技法雕刻画像四十多幅。除门扉画像面积较小外,其余皆是宏篇巨制,如狩猎图、禽兽嬉戏图等,其长皆超过3米。画像的内容有车骑出行、巨人沉睡、狩猎、庖厨、宴享等多种,尽皆流畅细腻,灵动成趣。王家埠汉墓是目前省内所发现的唯一一座带后回廊的大型汉画像石墓,具有很高的资料和艺术价值。
东汉末代名士管宁和邴原之墓也在红河镇。郦道元《水经注 汶水》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郚亭城,故县也。又东北迳管宁冢东,墓前有碑。又东北迳柴阜山北,东有征士邴原冢,碑志存焉。”柴阜山,元代《齐乘》称为柴埠,位置即今红河镇东南岭,岭西南李家庄子村北,有3座大冢,其中一座当是管宁冢。而邴原冢,据《水经注》记载位置,就在今杜家庄西岭。西岭原有大型汉墓原5座,其中一座当为邴原冢。
管宁和邴原,东汉末朱虚县(今昌乐县)人。管宁,春秋齐国名相管仲后裔。时人评价他“德行卓绝,海内无偶”(清嘉靖《青州府志 遗文》)朝廷屡征不就,被誉为高士,人称独行君子。邴原,管宁好友,少时与管宁一起以道德节操誉满乡里。长成后,不附权贵,被誉为“秉德纯懿,志行忠方”(嘉靖《青州府志 隐逸》)。
谁有昌乐红河镇的相关资料?
红河镇位于昌乐县南部,与安丘市红沙沟镇隔河相望.辖75个行政村,6万口人,镇域面积109.7平方公里,是全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镇. 交通便利 潍红路、唐荆路贯穿其中,距潍坊机…
广州市红河镇属哪个区?
广州市没有红河镇.
红河镇的经济发展
1948年粮食总产504万公斤,平均亩产58.19公斤;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 粮食总产1255.9万公斤,平均亩产145公斤;1978年总产2397.9万公斤,平均亩产328.7公斤。20世纪60年代以后,红河镇坚持年年整地改土、兴修水利、推广农业科技、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农业机械化,使昔日的涝洼滩、滚水地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田。1981年后,在全镇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实现了年年增长。2000年粮食亩产达到711公斤,总产2152万公斤。
1996年以来,按照产业调优、规模调大、档次调高的思路和创建农业经济国际化示范镇的目标,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使该镇迅速成长为山东桑蚕生产第一镇、昌乐黄烟生产第一镇、昌乐大姜生产第一镇、昌乐肉鸭肉鸡养殖第一镇、 昌乐瓜菜生产第一镇、培育起了1.2万亩黄烟、1.2万亩大棚瓜菜、1万亩大姜、8000亩花生、6000亩桑等高效种植业和年出栏1000万只肉鸭、肉鸡的规模养殖业。并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要求,从1998年开始,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 开工建设了国家级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5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加快了高效农业发展步伐。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487亿元,其中种植业1.5246亿元,养殖业1.9106亿元。 清未民初, 本镇境内共设私塾16所,学生150余人。1912年,梁家官庄村建成镇第一所学堂。至1937年,镇境内较大的村庄普遍设立学堂,共计40处69个班,学生1682人;完全小学4处,学生200人。建国后,红河村、清泉村、平原村等创办农民业校, 在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多数学员达到初中文化水平。1960年8月昌乐县政府在红河设昌乐县第七中学;1989年改办昌乐县第一职业高中,1994年改办昌乐县第二职业中专,期间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10名;1998年改办昌乐县综合高中, 2001年首届224名学生参加高考,文理本科上线56人,音美本科上线14人,文理专科上线69人,上线率达62.1%,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80年代全镇学校房舍、教学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 90年代,全镇投资400万元建成中学实验楼、教学楼和小学教学楼,顺利通过了省“双基”达标验收。红河中学、平原中学是市级规范化学校。2000年, 全镇有小学25所,在校生5030人,中学4处,在校生4572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 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260人, 其中大本350名,大专460名。
红河镇1962年2月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 1982年成立科学普及协会,加强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推广。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296人,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5项,获省科普先进乡镇荣誉称号。1976年建文化站,各村都建有文化室,1965年,建广播站,1975年建公社礼堂,1977年建电影队,80年代,大部分村和机关、学校建图书阅览室。1984年,《红河社志》初稿编成。2000年,清泉村建文化大院,成立庄户剧团,自编自演,3年巡回演出100余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建国前只有9名中医11处中医铺。 1952年成立联合诊所、区卫生所,1958年成立卫生院,共有医务人员27人,60年代末,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984年镇卫生院分成红河卫生院和平原卫生院,2000年全镇有卫生院2处,医护人员88人,村级诊所80处,从医人员168人,共有病床70张,年门诊病人4万人次,住院1.5万人。昌乐县人民医院二院是昌乐县人民医院在红河投资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医院,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手术、急诊、放射、B超、心电、检验、药剂等22个科室,全院现有职工60人,专业技术人员55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8人,开放床位50张。
昌乐县人民医院二院建有全市一流的输液大厅,内设电视、空调、免收输液费。医院配备先进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洗胃机、呼吸机、血凝仪、除颤仪、胎心监护仪、麻醉机、电动手术台、电刀等设备80台(套)。妇产科开展了无痛分娩术和无痛人工流产术,胎儿监护仪气囊助产器的临床应用,解除了产妇痛苦,缩短了产程,保证了母婴安全。县人民医院还精心选派十五名专家轮流在二院工作,每逢五、十红河大集,县人民医院离退休的内科、外科、妇科老专家及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专家来二院坐诊。县人民医院二院的兴建,从根本上解决了昌乐县南部广大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就医疗保健的需要。 1945年4月建立安丘县汶河区政府, 1948年解放后,划归昌乐县,称清泉区,汶河区政府为清泉区政府。1958年9月成立跃进人民公社,设管理委员会。1967年7月撤管委会建革命委员会。1981年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公社机构改革,分为红河镇和平原乡,分设人民政府。1994年11月平原撤乡设镇,设平原镇人民政府。2001年3月两镇合并,撤销平原镇,并入红河镇。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建国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6年6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直设立团的基层委员会。妇女团体抗日战争时期设“妇女抗日联合会”,解放战争时期及以后设“妇女联合会”。农民团体1945年在平原、赵家庄、张家楼、孟家庄等村先后建立了农会组织,1948年解放后区乡村分别成立农民协会、贫协会,1981年撤销。工人团体1950首先成立教育工会,以后商业、工业、财贸等单位也相继成立。
山东昌乐县红河镇的邮编是262411还是262400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 邮政编码: 262411 区号: 0536
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各个村的联系方式
打山东昌乐114查询,具体是区号+114
红河镇的城镇建设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是该镇始终坚持的原则。两年来,通过招商项目拉动,镇驻地建成区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增加了1倍,人口达到1.5万人,新增民营业户1000多家。高起点规划。立足建设昌乐南部经济极的定位,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按照三十年不落后的标准对镇区进行了新一轮规划,形成了“二区、二轴、三组团”的规划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先后多方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镇区进行了硬化、亮化、美化、绿化。高效益开发,对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坚持行社会化运作,通过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本等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先后引资3000多万元,建成红河商城、商业一条街、建筑公司商贸楼等一批高档次建筑,引资1000多万元建成具有县级水平的县人民医院二院,新建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高档幼儿园等项目也先后投入使用,还有投资3.5亿元的热电厂已开工建设。大型超市、环镇公交车等项目也已列入规划。一个新型现代化工贸型小城镇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