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有哪些镇
回答:鹤庆县全县辖辛屯镇、草海镇、云鹤镇、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金墩乡、六合彝族乡、龙开口镇等九个镇.
鹤庆县是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鹤庆县属于云南省大理州
鹤庆县的风景名胜
黄龙潭鹤庆黄龙潭位于鹤庆古城西南螺峰山脚下的黄龙潭景区(包括黄龙潭、朝霞寺),是省级黄龙潭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份.该景区距县城2公里,是著名的鹤阳八景之一:“螺峰野色”.黄龙潭分为上…
鹤庆县有多少人口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总人口:278006人(2015年数据)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端、云岭山脉以东,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有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与宾川县接界,西与剑川县、洱源县接壤,北与丽江市毗连.
鹤庆县六合乡有几个村,哪几个?
全乡辖六合、大甸、黑水、松坪、麦地、毛谷、上萼坪、南坡、五星、河东、灵地、松园等13个村委会,103个自然村,155个村民小组。
六合彝族乡位于鹤庆县东部,东临本县中江乡,南连朵美乡,西接松桂镇,北与金墩乡接壤,地处三乡一镇结合部,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总面积249. 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66亩。乡政府所在地小尤龙距县城70公里,乡内海拔1435米-2782米,年平均气温14.7℃,年降雨量约900毫米。全乡辖六合、大甸、黑水、松坪、麦地、毛谷、上萼坪、南坡、五星、河东、灵地、松园等13个村委会,103个自然村,155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户数4131户,总人口16909人,其中农业人口164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9%,其中白依人(彝族支系)615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6.4%。
云南大理的鹤庆在哪里 有什么好玩的
鹤庆有名三件宝:乾酒、火腿、猪酐酢.这是孺幼皆知的常识. 鹤庆乾酒的这本书收集整理了散落在云南鹤庆县的民间文学作品,分神话、传说、故事、笑话
鹤庆县境内有哪些名山旅游景点
马耳山、鸡足山(与宾川接界)、九顶山、鹤庆石宝山(不同于剑川石宝山)、谷堆山等.
关于鹤庆地理特点的结论分析
位置鹤庆地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有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临鸡坪关与大理市、宾川县接界,西连马耳山与剑川、洱源两县接壤,北望玉龙雪峰与丽江市毗连…
请问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境内有哪些旅游景点
云鹤楼、浪穹门、草海湿地、云南银器博物馆、银都水乡、新华景区、太和正气、鹤庆茶马古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还有一系列寺庙.
鹤庆在古代是什么国
三国时期属于蜀国。
汉代以前,鹤庆县属于昆明、嶲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川西南、云南西北部设沈黎郡、越嶲郡等,鹤庆县北部属越巂郡遂久县(丽江)。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云南境内设益州郡,鹤庆县南部属益州郡叶榆县(大理喜洲)。
东汉明帝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撤益州郡六县并入永昌郡,鹤庆县南部改属永昌郡叶榆县。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获胜后在今川南、贵西及云南大部分地区置庲降都督,鹤庆属庲降都督云南郡,北部属云南郡遂久县,南部属云南郡叶榆县。
西晋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鹤庆县北部和南部分属宁州云南郡遂久县、叶榆县。公元333年至347年,李雄建立的成汉政权占据宁州14年,鹤庆县北部和南部分属宁州河阳郡遂久县和叶榆县。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东晋权臣桓温灭成汉,鹤庆县北、南两地分属东河阳郡遂久县、叶榆县。
南北朝时,鹤庆县属南朝宋、齐、梁、陈治下的宁州,南部属东河阳郡叶榆县,北部属西阿郡遂久县。
隋代,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在云南置昆州,但隋代在云南的统治较短,据《新纂云南通志》载:“得南中之地,已设数州,犹未治理,隋乱乃废。”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于弄栋川设姚州都督府,鹤庆县南部属唐剑南道姚州都督府和往州(落漏河流域),鹤庆县北部属唐剑南道姚州都督府野共州(漾弓江流域),公元672年,因“永昌蛮”侵犯姚州,旋即废止。公元685年,唐再置姚州,鹤庆县建制同前,其后南诏逐渐崛起,并逐步统一了洱海地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南诏皮罗阁被唐册封为云南王,南诏迁都羊苴咩城(大理),“于漾弓(鹤庆)置谋统部”。南诏时期云南概称有三十七部,鹤庆县称为谋统部,为极西极北的一部。唐文宗太和年间(公元827—835年),鹤庆县改称为谋统郡,先属南诏铁桥节度,后期并称为剑川节度。谋统郡下辖敛寻城(维西)、铁桥西城(维西塔城关)、铁桥东城(丽江良美)。唐代云南地方政权南诏时期,鹤庆县在地理范围内不再分属两郡两地。南诏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云南地方政权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鹤庆仍称为谋统郡,仍管辖敛寻城、铁桥西城和铁桥东城。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公元937年),云南地方政权大理国建立。大理国改谋统郡为谋统府,为八府之一,谋统府下辖今鹤庆、剑川、兰坪、福贡、泸水北部、永胜、华坪、维西等地。公元1094年,大理国权臣高升泰建立大中国政权,封其子高泰慧为谋统府演习(类同知府),两年后高升泰还政于段氏。这期间,永胜、华坪、四川盐源、盐边等地的鄯巨郡,由高泰慧长子管理,次子袭父职仍为谋统府演习。
元宪宗三年(南宋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冬月,忽必烈率蒙古军到鹤庆,在鹤庆县置鹤州。宪宗七年(公元1257年),设立二千户,仍称谋统。隶属于云南19个万户磨擦之一的大理上万户府,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置鹤庆路,设总管,鹤庆县为云南行省建立前首先设路的地区之一。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又改置鹤州。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为燕王封地,成为封建领地,隶属云南诸路中书行省。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升鹤州为鹤庆府,设军民总管。隶属于云南诸路中书行省。元代,鹤庆路主要辖有剑川县。在明代的一些地方志中,鹤庆县在元代还设立过副州、木桉州,但设置时间及其四至均不详。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王朝在鹤庆县置鹤庆府,属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鹤庆府辖剑川、顺州(永胜西部)、蒗蕖(宁蒗南部)、永宁(宁蒗南部)、北胜(永胜东部、华坪)、兰州(剑川马登、兰坪)六州。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北胜、永宁、蒗蕖三州改隶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后兰州又划归丽江军民府管辖。明代,鹤庆军民府主要辖有剑川、顺州。《明史》载:“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置鹤庆卫。”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十一月,鹤庆府升为鹤庆军民府。明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鹤庆军民府由土官统治改为流官统治。
清代,鹤庆仍为军民府,属云南省迤西道,仍辖有剑川、顺州。清世祖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改鹤庆明代分守金沧道衙署为大鹤丽永镇,清圣祖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改为鹤丽镇直至清代结束。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顺州全境并入鹤庆军民府。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顺州划归永北直隶厅。清世宗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丽江木氏土知府原管辖的中甸厅、维西厅划归鹤庆军民府跨丽江军民府管辖。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中甸(今香格里拉)、维西划还丽江军民府管辖。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降鹤庆军民府为鹤庆州,与所属剑川州一并划归丽江军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