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简介
拉祜族
来自北方的民族——拉祜族
一,民族概述
拉祜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41万余人。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其服饰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既具有早期北方游牧文化的特征,也体现了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的风格和特点。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是最主要的聚居区。另外,作为跨界民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也有16万多拉祜人居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过去无文字,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曾创制过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因欠科学,未能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
拉祜族经济以锄耕农业为主,旱谷、水稻、玉米是主要作物。现在还建起了农机、制糖、制茶、采矿等地方工业。
拉祜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属古代羌人族系”,是从青海、甘肃一带逐渐辗转南下,进入云南和中南半岛的。拉祜族自称“拉祜”,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等支系。史称、他称有“史宗”、“野古宗”、“苦聪”、“倮黑”、“磨察”、“木察”、“目舍”等。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时,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统一定族名为“拉祜族”。
[编辑本段]
二,生活习惯
拉祜族人民勤劳善良、崇尚礼仪。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很多为人处事、规范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人与人之间互尊、友爱、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有酒桌上喝,有话当面说” 拉祜人崇尚为人坦诚正直、光明磊落,不说假话、虚话,不随意恶语伤人。“有酒桌上喝,有话当面说”,这是他们一贯奉行的信条。邻里、朋友之间偶有摩擦或误解,事后互递一支草烟、喝一杯水酒,也就和好如初。朋友之间因某事发生曲直之争,孰是孰非,难以定夺的话,来个摔跤定“输赢”,被摔倒者算无理,绝无二话可言。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小人是不受欢迎的。拉祜人常说:“太阳、月亮是最老的人最先看到的;粮食谷米是最老的人最先栽种的;山花、野果是最老的人第一个找到的;世上的事情最老的人懂得最多。”因此,尊老、敬老、爱老是拉祜人普遍的道德准则。无论哪家,老人的床铺肯定设置在房屋里最暖和的火塘旁,饭桌上的席位安排,老人也是居中的;晚辈不能在老人坐卧的地方来回走动;老人讲话时,不能随便插话,更不能打断;每年新谷开镰前,第一个尝新的也一定是老人;新年初一背回的“新水”,也要先端给老人洗脸、洗脚。家庭内部如此,社会上也是一样。即便年轻的村寨头领,对老人也要礼让三分,否则,他就很难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拥护。
“一家有事,全寨相帮”也是拉祜族的传统习俗和精神风尚。无论日常生产、生活,还是盖房搭屋、婚丧嫁娶,时时处处都能体现出拉祜人这种淳朴、厚道、豪爽与热情的民风。
“不得茶喝头会疼”拉祜族地区盛产茶叶,是著名的茶叶之乡。拉祜人擅长种茶,也喜欢饮茶。茶,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外出劳作之前,晚上回来之后,饮茶、品茶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更是一大乐趣。他们可以一日不进餐,但不可一日不饮茶,他们说:“不得茶喝头会疼”。拉祜人的饮茶方法也很独特:把茶叶放入陶制小茶罐中,文火焙烤,待罐热茶香之时,注入滚烫的开水,茶在罐中沸腾翻滚,之后倒出饮用,谓之“烤茶”或“煨茶”。有客至,必以烤茶相待。但按习惯,头道茶一般不给客人,而是主人自己喝,以示茶中无毒,请客人放心饮用。第二道茶清香四溢,茶味正浓,这才捧献给客人品饮。
服饰特点:古代,拉祜族男女皆着袍服。近现代,男子普遍上穿黑色无领短衣,内套浅色或白色衬衣,下穿肥大的长裤,头缠长巾或戴瓜皮式小帽。妇女服饰各地不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头缠长巾,身着大襟袍式长衫,长衫两侧开衩很高。衣襟上嵌有银泡或银牌,襟边、袖口及衩口处镶饰彩色几何纹布条或各色布块,下穿长裤。有些地区的妇女还喜欢腰扎彩带。这一类型较多地保留了北方民族袍服的特点。另一种是典型的南方民族的装束,上着窄袖短衣,下穿筒裙,用黑布裹腿,头缠各色长巾。
拉祜族崇尚黑色,以黑色为美。所以服装大都以黑布为底,用彩线或彩布条、布块镶绣各种花纹图案。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居住特点:拉祜族的传统住房,主要有落地式茅屋和干栏式桩上竹楼两种。茅屋结构简单,搭建容易。建造时,先在地基上立几根带杈的柱子,杈上放梁,梁上放椽子,椽子上铺盖茅草。柱子四周用竹笆或木板围栅作墙即成,颇具“构木为巢”的古风。干栏式竹楼房是在木桩之上搭建而成的双斜面竹楼。有大小之分。大型竹楼为母系大家庭居住,小型竹楼为个体小家庭居住。两种竹楼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大型的更长、占地面积更大而已,因此,通常也称“长房”。长房一般高约六七米,面积八九十平方米至二三百平方米不等,呈长方形。内部向阳的一侧留有宽大的走廊,另外一侧根据人口数量用木板隔成若干间,每个个体小家庭居住1至2间。走廊上设火塘若干,供各个家庭炊事、取暖之用。长房的居住形式,反映了拉祜族原始母系制婚姻家庭组织与观念的残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编辑本段]
三,节庆习俗
拉祜族的节日有春节、扩塔节、端午节、尝新节,火把节、新米节、祭祖节、卡腊节、搭桥节、葫芦节等。另外拉祜族还有别有趣味的风情,它们是拉祜族文化延续,传播的主要载体,凝聚着拉祜族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
春节,也叫过年,拉祜语称“扩尼哈尼”。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九,与汉族春节时间基本相同。不过,拉祜族过年分过大年和过小年。大年从正月初一至初五,也称“女人的年”;小年从正月初七至初九,也称“男人的年”。传说过去只有大年,没有小年。年前男人们总是集体远行围猎,回来时常常误了年期。女人们为了慰劳远途而归的男人们,也总是一次次重新备办酒肉食品,给他们补过新年,后来竟逐渐沿袭成习。因为这是为男人而补过的年,因此,就被称为“小年”、“男人的年”。原来的年则称为“大年”、“女人的年”。关于过两次新年习俗的形成,也有的传说,古代拉祜人常常遭受外族人的侵扰。为了狠狠打击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有一次男人们离乡远征作战。当他们凯旋归来时,年已过完。但为了庆祝胜利和万家团圆,人们载歌载舞,又重新过了一次年,而且从此相沿成习,传承至今。
“抢新水”和“芦笙舞会”,是拉祜族春节期间重要而独特的节日活动。“抢新水”是指新年第一天,即正月初一清晨抢先到山泉边去接取“新水”。这是拉祜人极为重视的新年头等大事。他们认为,新水是最圣洁的,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谁先接到新水,谁家的谷物、瓜果就会先熟,谁家就更有福气。因此,每年正月初一凌晨,听到雄鸡的报晓声,各家的代表便背起盛水的竹筒和葫芦,迅速奔向泉边,抢接新水。接回来的新水要先敬献祖先,然后给老人洗脸。
扩塔节,是拉祜族人民间最隆重、最热闹、最欢乐的传统年节。又称为拉祜大年,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共九天。节前准备 除夕这天,家家户口把村寨内外收拾的焕然一新。人们杀猪、泡米,把舂好的粑粑放在犁杖、砍刀、锄头等农具上,表示它们辛苦了一年,应和主人分享节日的快乐,人们还为牛割草添美食,以示慰劳。
“接新水“习俗 晚上,全家人沐浴洁身,各村寨鸣放三响火炮、火枪。新年的第一天凌晨,各村的青年男女争先恐后奔往山泉边“接新水”。拉祜人认为,一年之始,泉水最新最纯,谁最先抢到新水,谁就是最幸福的人,按拉祜的风俗,初一日不准外人入寨,初二日才能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贺喜。节日狂欢 节日期间,姑娘和小伙子们吹响葫芦笙,跳起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晚上,看热闹的人们纷纷离去,山坡上升起了一堆堆篝火。一对对青年情侣在一起谈情说爱,沉浸在幸福与欢乐之中。
火把节 火把节也别具民族情趣,届时以松木为燎,火把齐燃,蔚为壮观,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尽情欢歌,热烈异常。
尝新节 尝新节是拉祜族人生庆祝收获的节日,尝新节期间,全寨杀猪煮酒,男女老幼休息两天。节前将谷米收割一部分回家,先祭祀祖先,然后再正式开镰收割。
好客习俗 拉祜族是个十分热情好客的民族。逢年过节,都要邀请周围傣、哈尼、布朗等族人民一道来饮酒会餐,吃团结饭。这时,全寨大宰牲畜,各户都要分一节大肠和几勺鲜血,伴以盐巴、辣椒,剁细生吃。拉祜族认为,“剁生肉”是待客的最好菜肴。欢宴毕,主人还要用芭蕉叶包“份子肉”分送客人带回。
云南孟连县有多少个乡镇
全县辖3个镇、3个乡:娜允镇、勐马镇、芒信镇、景信乡、富岩乡、公信乡;勐连农场.
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做什么生意好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展的还是很不错的,市场很大,适合产品也真的挺多的,建议先对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市场先做一个调研,去看看当地的哪些行业的市场前景比较好,就去找一些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产品来做就好了,做那种有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比较好,特色产品的竞争小,比较好做市场,会比较容易做出好的成绩一些.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有工滴银行吗
中国工商银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支行地址:大街中段(行政区号530827)
云南省思茅市孟连县勐啊的邮政编码是
你好 云南省 普洱市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勐啊 邮政编码:665803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住宿
感觉这几家还不错,价格建议去旅游网站查查对比一下.交通宾馆城东路…
普洱市的历史?
我是导游.普洱,去过,一个不大但是很淳朴漂亮的地方.
普洱的由来
相传公元七世纪左右,古代南诏国所辖的「瘴疠之区」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有大型瘟疫肆虐,造成哀鸿遍野、死伤无数。普贤菩萨为解救苍生而化身老农,摘采大叶种绿叶供百姓煮沸饮之,瘟疫竟不药而愈。当地居民为感念菩萨恩德,从此广种大叶种茶,并以茶叶状似普贤之耳而命名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并而称「普洱」,这是普洱茶起源最早的神话传说。
但事实上,「普洱」是个不折不扣的古地名,位于今日云南的思茅地区。“普洱”为哈尼语,“普”是寨子,“洱”是水湾,“普洱”即水湾大寨。普洱县原称宁洱县,明洪武年间,改为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普洱自古以来以普洱茶产地和集散地闻名中外,清代时为向朝廷上贡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在地。
今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北纬22°40′-23°36’、东经100°42′-101°37’之间。东和东北沿把边江与墨江县分界,南与翠云区、江城县相连,西沿小黑江与景谷县毗邻,北与镇源县相接。总面积44221.34平方千米。总人口236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思茅区月光路,距离省会昆明市570千米。
普洱市辖1个市辖区、9个自治县。
历史沿革
1950年设宁洱专区,专署驻宁洱县。辖宁洱、思茅、六顺、车里、佛海、南峤、镇越(驻易武)、澜沧(驻募乃)、景谷(驻威远)、景东(驻锦屏)、镇沅(驻按板镇)、墨江(驻玖联镇)、江城(驻勐烈)、宁江(驻勐往)、沧源(驻勐董)等15县。
1951年宁洱专区改称普洱专区;宁洱县改名普洱县。普洱专区辖15县。
1952年将沧源县划入缅宁专区。澜沧县迁驻勐朗坝。普洱专区辖14县。
1953年将车里、镇越、佛海、南峤4县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撤销六顺县,并入思茅县;撤销宁江县,将勐往、安康2区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雅口、新营盘2区划归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3年4月7日由澜沧县部分地区设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驻募乃)。思茅专区辖8县、1自治区。
1954年5月18日江城县改设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驻勐烈);同年10月16日由澜沧县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各一部地区合并设置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驻孟连城子)。思茅专区辖7县、3自治区。
1955年普洱专署迁驻思茅后改称思茅专区(驻复兴镇)。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改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撤销澜沧县,并入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思茅专区辖6县、1自治县、2自治区。
1959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改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改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辖6县、3自治县。
1960年撤销思茅县,并入普洱县;撤销镇沅县,并入墨江、景东、景谷3县及玉溪专区的新平县。思茅专区辖4县、3自治县。
1962年恢复镇沅县(驻按板镇)。思茅专区辖5县、3自治县。
1965年由西盟山区设立西盟佤族自治县。同年3月6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正式成立(驻西盟)。思茅专区辖5县、4自治县。
1970年思茅专区改称思茅地区,地区驻普洱县思茅镇(原复兴镇)。辖普洱(驻宁洱镇)、景东(驻锦屏镇)、镇沅(驻按板镇下观音)、景谷(驻大街镇)、墨江(驻玖联镇)等5县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驻勐烈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勐朗镇)、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驻孟连城子)、西盟佤族自治县(驻西盟镇)等4自治县。
1979年撤销墨江县,改设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思茅地区辖4县、5自治县。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思茅地区总人口2480346人;思茅市 230834 普洱哈尼彝族自治县 188106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355364 景东彝族自治县 352089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288794 镇沅彝哈尼拉祜县 205709 江城哈尼彝族自治县 100243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208593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464016 西盟佤族自治县 86598
2003年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3号):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1)撤销思茅地区和县级思茅市,设立地级思茅市。市人民政府驻新成立的翠云区思茅镇月光路。(2)思茅市设立翠云区,以原县级思茅市的行政区域为翠云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思茅镇过街楼路。(3)地级思茅市辖原思茅地区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翠云区.
2006年1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澜沧县等十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云政府[2006]6号)文件正式批准思茅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截止2006年4月17日止,全市9县1区共撤并乡镇18个。其中墨江县撤并3个,即联珠镇、双龙乡、碧溪乡合并设置联珠镇,通关镇与忠爱桥乡合并设置通关镇(忠爱桥乡的曼平、曼嘎、新联3个村民委员会划入联珠镇;丙蚌、回龙、民兴3个村民委员会划入通关镇;忠爱桥乡以忠爱桥为界,桥西划入通关镇,桥东划入联珠镇)。澜沧县撤并3个乡镇,即东良乡与勐朗镇整建制合并,设置勐朗镇,并将谦迈乡的布老、包麦地、看马山三个村民委员会划入糯扎渡乡,同时将糯扎渡乡更名为糯扎渡镇;撤销谦迈乡;新城乡与谦六乡整建制合并,设置谦六彝族乡。普洱县撤并2个乡镇,即宁洱镇与凤阳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宁洱镇;磨黑镇与把边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勐大镇;三章田乡与者东乡整建制合并,设置者东镇。景东县撤并2个乡镇,即文井镇与者后乡整建制合并,设置文井镇;大朝山东镇永秀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大朝山东镇。景谷县撤并2个乡镇,即威远镇与钟山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威远镇;永平镇与边江乡整建制合并,设置永平镇。翠云区撤并1个乡,即震东乡与云仙乡整建制合并,设置云仙彝族乡。江城县撤并1个乡镇,即勐烈镇与红疆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勐烈镇。孟边县撤并1个乡镇,即娜允镇与南雅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娜允镇。西盟县撤销西盟镇和莫窝乡,两乡镇合并,更名为勐卡镇。
2007年1月21日,国务院(国函[2007]8号)批准:同意云南省思茅市更名为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市翠云区更名为普洱市思茅区。
各行政区划:
普洱市 面积45385平方千米,人口236万
思茅区 面积4093平方千米,人口20万。区人民政府驻思茅镇。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3670平方千米,人口19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宁洱镇。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面积5459平方千米,人口35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联珠镇。
景东彝族自治县 面积4532平方千米,人口35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锦屏镇。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7777平方千米,人口30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威远镇。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面积4223平方千米,人口21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恩乐镇。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3476平方千米,人口 9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烈镇。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面积1957平方千米,人口12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娜允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面积8807平方千米,人口47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朗镇。
西盟佤族自治县 面积1391平方千米,人口 8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勐梭镇。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到昆明在哪个客运站下
南部客运站,新螺蛳湾附近的那个
有谁知道云南省孟连县的邮编是多少?
◎云南省 思茅市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芒街 邮编:665800 ◎云南省 思茅市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建设路 邮编:665800 ◎云南省 思茅市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滨河西路 邮编:665800 ◎云南省 思茅市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
普耳市在云南什么位孑
普洱,即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区9县,全市人口258万人,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2007年1月21日,思茅市更名普洱市。普洱市辖1个市辖区、9个自治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思茅区月光路。全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原始而神秘、古朴而奇异;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传承千年、魅力独具,让人流连忘返。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感言:普洱是一个诗情的城市、浪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