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龙的介绍
恐龙的1属,因模式标本发现于中国云南省禄丰县而得名,也是在中国找到的第一个完整的恐龙化石.生存于距今约1.9亿年的早侏罗世.禄丰龙身体结构笨重,大小中等(6~7米长),兽脚型.禄丰龙曾被认为属于原蜥脚类的板龙科,且是蜥脚类的祖先类型.而实际上原蜥脚类并不是蜥脚类的直接祖先,仅是一类在晚三叠纪(距今2亿年前)由假鳄类演化出的很不成功的原始蜥臀类恐龙,只生存很短时间,就绝灭了.禄丰龙是浅水区生活的恐龙,主要以植物叶或柔软藻类为生,多以两足方式行走,但在就食和在岸边休息时,前肢也落地并辅助后肢和吻部的活动.
许氏禄丰龙的名称来历
许氏,是指德国科学家许耐,1938年,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究之杨钟健先生发掘出了中国第一条恐龙骨雒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发现者:杨钟键命名者: 杨钟键 1941
许氏禄丰龙的名字怎么来的
许氏禄丰龙于1939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是由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发现并将之定名为许氏禄丰龙.它的种名献给杨钟健院士在德国的导师许耐教授.
发现并鉴定云南禄丰龙的是谁
杨钟健
许氏禄丰龙是什么时侯出现的?
恐龙名称: 许氏禄丰龙
拉丁文名: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恐龙体长: 长4.5m 宽1.55m 高2.6m
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 植物
生存年代: 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早期
生存地点: 中国云南禄丰
辨认要决: 尾巴壮硕,牙齿短而密集
恐龙种类: 蜥臀目·原蜥脚类
来 历
许氏,是指德国科学家许耐
简 介
许氏禄丰龙是中国所发掘最古老的恐龙类之一,与欧洲西部三叠纪晚期岩层中所发掘的板龙极为神似。禄丰龙的第一件标本是杨钟健教授在1941年根据一具完整的骨架描述命名的。到今天,总计有超过十具的禄丰龙复原骨架分别陈列在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云南禄丰恐龙博物馆。这个属,体型中等,大约4.5到6公尺体长,具有小巧的头颅及相当长的颈子。前肢为后肢的三分之二长度,强而有力的前肢推测它能够直立二足式的行走;同时前肢虽然较后肢稍为纤细,但是推测有可能它可以用四足做近距离的短程移动。新近发现到的足印化石证实了这项推论。禄丰龙壮硕的尾巴在平衡头部躯体上有重要的功能。它们的牙齿短而密集排列,是典型的食植物性齿列。它的长颈得以觅食树梢嫩叶为食,同时也可能捕捉一些小型的昆虫及其它动物做为餐点副食。
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是蜥脚形亚目(Sauropodomorpha)、原蜥脚次亚目(Prosauropoda)、板龙科(Plateosauridae)、禄丰龙属(Lufengosaurus)的一种。植食性,体长约5米,生活在中生代的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早期。化石标本发现于中国的云南省禄丰。许氏禄丰龙是中国所发掘最古老的恐龙之一。
禄丰龙的化石发现在我国的()?
D.云南省 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属楚雄彝族自治州.以恐龙、腊玛古生物化石奇观蜚声海内外的禄丰县,位于滇中高原东南部,地处北纬24o51′——25.30′、东经101.38′——102.35′之间,总面积3536平方公里.境内重山叠翠,河谷纵横,
许氏禄丰龙的生活习性
许氏禄丰龙的牙齿短而密集排列,是典型的食植物性齿列.它的长颈得以觅食树梢嫩叶为食,同时也可能捕捉一些小型的昆虫及其它动物做为餐点副食.
许氏禄丰龙是在哪一年进行挖掘的??
1941年 香港明报报道,云南楚雄州禄丰县于1938年首次发现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化石,命名为“禄丰龙”.其中,许氏禄丰龙于1941年首次在当地出土,其生存时间距今约1.9亿年,为中国人首个研究的恐龙化石品种,由中国专家亲手挖掘、研究、复原、装架,也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中国恐龙之一.
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是在哪一年进行挖掘的
俗话说中国文化有“上下五千年”,但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却不仅仅只有五千年.“中华第一龙”就有着6000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为龙的子孙的事实.话说中华第一龙的出土,要追溯到1987年濮阳市为解决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在濮阳县城西南处修建了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施工中发现一处早期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南边,是五代后梁修筑的濮阳古城墙.经国家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出土了四组用蚌壳摆彻的龙虎等动物图案.
禄丰龙生存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禄丰龙生存于距今约1.9亿年的早侏罗世. 许氏禄丰龙是最早出现的恐龙之一(2亿多年前生活在云南地区的侏罗纪早期),是原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侏罗纪早到中期的中国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