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孔桥的来历
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为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
十七孔桥的资料
十七孔桥是一座长150米的17孔联拱大石桥,飞架于南湖岛和廓如亭之间.乾隆时仿著名的卢沟桥所建.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计544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子的?
就是有十七个孔组成的拱桥
怎样描写建水十七孔桥
有17根洞 不谢
十七孔桥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清乾隆时(1736—1795)建
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远远望去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
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蝀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
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
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像麒麟,十分威武。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
17孔桥在哪
在颐和园宽阔的昆明湖上
十七孔桥的具体地址
北就颐和园内
十七孔桥为什么叫十七孔桥
因为由17个桥洞组成,所以叫十七孔桥
有玉带桥、十七孔桥的资料吗?
据查玉带桥为本地客家富翁余凤岐募资,建成于清朝1740年,故名“凤岐桥”。余凤岐也因为修建玉带桥,成为江西赣南客家户孺知晓的人物。清乾隆五年,虎山河水急流滔滔,两岸如隔千里,来往行人极不方便。为造福一方百姓,便利南来北往客商,当地富翁余凤岐便召集当地民工,由自己出资,兴建玉带桥。可是,当玉带桥修到一半时便停了下来――修建玉带桥工程没钱了。余凤岐欲哭无泪。余凤岐经过反复思虑后,也顾不了富翁的脸面和难看,决定沿路乞讨银子来修建玉带桥。幸运的是,余凤岐走了不过几十里,便被一个好心的寡妇知晓,寡妇倾其家所有,付给余凤岐银两,送余凤岐回到了修桥工地。玉带桥终于峻工了。余凤岐造桥之心之诚之信,受到几百年来客家人们的传颂和称赞,这修桥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
历时近400年,玉带桥依然坚固,却不知道有多少客家前辈踏访过它,有多少掮客在玉带桥休憩过,又有多少香客在桥中间的神庙前烧过香,又有多少路人在聆听过余凤岐乞讨银子修桥的故事……
古时,玉带桥为江西赣南信丰县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冲。它以结构奇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南、粤北,有赞曰:“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这就是玉带桥的真实写照。如今,玉带桥风光不在依旧,沉寂得有些年月了,桥楼已有破损,驿道卵石残缺不全。但我们坚信走近它的人,都会在领略过它的雄奇、高大的同时,为余凤岐的秉性、品格和修桥的真实故事叹服。
还好,1932年和1954年,余福光先生两次集资,对桥楼进行了修葺。1983年,信丰县政府又把玉带桥列为文物进行保护。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十七孔桥
颐和园依山面水,园中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也修造六座造形优美的桥。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系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远远望去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蝀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象麒麟,十分威武。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
出文昌阁向南,湖滨小岛上即知春亭,因岛上遍植桃柳,最早显春意,故得此名。站立亭中远眺近望,远、中、近景一览无遗,是观全园景色的最佳地点。岸边还有元朝宰相耶律楚材祠。再向南行,即可见全园最大的廓如亭,八角重檐,由内外三层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独具特色。该亭如一秤锤,压在十七孔桥东端,挑起桥西侧的重点景区南湖岛。廓如亭旁边有一铜牛,铸于1775年,是特有景观,青铜牛身下是石雕的海浪纹须弥座,表示镇水之意。
十七孔桥也是颐和园大名鼎鼎的景物,优美如长虹,横跨在昆明湖上。17个孔券乃体现“九重”之数,因为从中间的最大孔向两端数去都是九。栏杆柱头也和卢沟桥相似,雕着大〔煌�⑿翁�饕斓氖�āG盼魑��凶畲蟮牡河炷虾�海�荷辖ㄓ辛�趺怼⒓�短谩⒃虏�サ冉ㄖ�V魈褰ㄖ��泵婕偕缴系暮�樘茫��蹦昊实酃劭此�ρ萘分�Α?
从全湖来看,长长的西堤与从西堤岔出去的短堤将湖隔成三块,而分立其中的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岛,分别象征着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道教信仰中的不老仙境。从全园来看,南湖岛与万寿山佛香阁的位置在对景手法上呈一宾一主之姿。而西堤之外无限深远,借用园外西山淡抹的自然风光,给人开阔之感,确是景无边,意不尽。
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被此桥的参与,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这些都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笔。
“廊如亭”坐落于十七孔桥东桥头南侧,是中国现存古亭类建筑中最大的亭子。因此亭是一座”八角型重檐”的建筑,所以也称之为“八方亭”。
怎么形容十七孔桥
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 远远望去十七孔桥就像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