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红河谷电影观后感(红河谷电影观后感800字)

《红河谷》观后感

《红河谷》观后感

[《红河谷》观后感]

这是一部反侵略的历史电影,谱写了藏族人民反抗侵略者,勇敢捍卫民族和国土,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高尚品质和爱国精神,《红河谷》观后感。

在世界上最纯洁的地方—-青藏高原,住着一群朴实的藏族人民,他们信奉神灵,尊重大自然,过着平静的生活,剧中的男主人公救了一名汉族女孩雪儿达娃,并且和她产生的纯洁的爱情。然而,就在英国人的所谓“文明”踏上了这片纯净的土地上时,藏族人民的噩梦开始了,观后感《《红河谷》观后感》。。。

当英国科考青年琼斯再次回到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却是和英国军队一起破坏这原始的文明,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在战争的吹残下也变的微乎其微,他的反抗,他的无奈在硝烟中被埋没,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就这样被摧毁。

格桑有着藏族人民最朴实的爱,在英国军队刚踏上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他拿着代表藏族人们最崇高的敬意的哈达,准备献给远方来的客人,高原却响起了可怕的炮轰声,破坏了这样的宁静。这样淳朴的藏族的人们和凶残的英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领头人的女儿丹珠俏皮可爱,过着快乐的生活,带着藏族人民的豪爽,勇敢的追求格桑。但是在英国的利炮下改变了自己,勇敢的站出来捍卫民主,面对敌人的暴虐和凌辱,高歌一首藏族民歌,从嘹亮的歌声中唱出了藏族人民的不屈不挠对抗侵略者,这种最原始的歌声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催人泪下。

当剩下只剩下老阿妈和她的孙子走在高原间,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时,我们可以看到藏族同胞顽强坚韧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希望。

何滢滢

09431020物流一班

〔《红河谷》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红河谷》的观后感

《红河谷》的观后感

当藏女以那悠扬而嘹亮的歌声响彻硝烟弥漫的空旷大地与敌人的一批军火武器花消玉殒时,人们所向往的美满生活及和平于残酷的战争却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呵?当藏族头人亲自率领族人挥舞着大刀长茅为保卫心爱家园而纷纷倒在枪林弹雨里时,满腔报国保家的热情在落后的映衬下竟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当年幼的藏族小男孩故意将拉着大炮的英国士兵引领陷入泥沼地后、面对那一支愤怒的枪口时,眼睛里闪烁的、包含的是怎样的一种民族性的大无畏坚韧呵;当年轻的藏族小伙——格桑怀抱死去的心爱姑娘,在呢喃的绵绵情语里毅然点燃汩汩外流的羊油与敌人同归一尽时,忠贞幸福的情爱姻缘离开了国盛家兴的庇护羽翼,那又是怎么样的一种虚幻啊…… 影片《红河谷》反映的不仅仅是藏族人民奋力反抗侵略斗争的片段,也是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饱受帝国列强铁蹄揉搓的一个缩影。站在民族的高度,它表现了藏族——中华民族永不可战胜、不可屈服的那种顽强生命力。站在历史的高度,它揭露了西方列强所谓的传播文明种子实际上是一种残忍侵略的本质。 虔诚的心灵并非愚昧。当看到藏族老阿妈闭着双眼一边安静的摇着哪个小摆球转轮,一边微动嘴唇念念有词,皱纹密布的沧桑的脸上写满的那种淳朴,还有那些长途跋涉一步一匍匐的求助者,即便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也会为其虔诚感动得落泪心碎。在那个科技文化相当落后的年代,无可辩驳,对神圣的信奉是藏人不可脱离的精神粮食或者说是他们战胜恶劣自然环境的精神支柱。 连绵不断的皑皑雪山,纵观千里的清澈见底的高原湖泊,一望无际绿油油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牦牛、牛羊,几座帐篷、几户人家……诗情画意般的仙境啊!几百年来,藏人安静祥和的生活家园就这样被几声炮火、几粒枪弹变成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残酷战场。愚昧的巫师舞弄桃木剑,大呼小叫乞求神灵的庇护;戍边的头领愚蠢的听信敌人的谎言撤走高地的所有兵力,最后和数千卫士一起尸横野岭。为了自己的家园,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淳朴的藏人愤怒了,走南闯北的汉族商人愤怒了。男女老少,全民皆兵。大刀、长茅、石头、猎枪拧成一个结、筑成一幕不可逾越的屏障,就连牦牛也将它那尖尖的角刺进敌人的腹部,还有不言杀生的教徒,也奋不顾身的投入战斗……只为保卫脚下这片站了千百年的不可征服的土地,只为保存这个永远不可征服的民族。 格桑搂着气息全无的爱人,安静的讲着一个凄凉而又动人的神话故事:下凡的仙女变成了清澈的湖泊,等待的勇士站成一蹲凝望的石雕……在哪个硝烟弥漫枷锁重重的年头,也许我不知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些。但我知道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就没有自由美满的生活。打火机曾经是我和你友谊的象征,曾经是光明的使者……但,现在它只能用于引发怒火。格桑的眼神充满的不仅仅是愤怒,更多的是永远也无法揭开的迷惑。 成千上万只牦牛兴奋而又疯狂的飞奔,那是和平带来的前兆吧!风过云开,站在高高山顶的琼斯震惊了:那是圣山,我看到圣山了。象征侵略战争的手枪悄悄滑落、滑落,跌落无底深渊。战争带来的永远只是创伤,和平才是美好的。 藏族老阿妈的苍老声音有一次响起:“山神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叫长江,一个叫黄河,一个叫雅鲁藏布江。他们共同哺育了中华民族。……”

《红河谷》观后感要怎么写?

《红河谷》观后感要怎么写?

[《红河谷》观后感]

这是一部反侵略的历史电影,谱写了藏族人民反抗侵略者,勇敢捍卫民族和国土,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高尚品质和爱国精神,《红河谷》观后感。

在世界上最纯洁的地方—-青藏高原,住着一群朴实的藏族人民,他们信奉神灵,尊重大自然,过着平静的生活,剧中的男主人公救了一名汉族女孩雪儿达娃,并且和她产生的纯洁的爱情。然而,就在英国人的所谓“文明”踏上了这片纯净的土地上时,藏族人民的噩梦开始了,观后感《《红河谷》观后感》。。。

当英国科考青年琼斯再次回到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却是和英国军队一起破坏这原始的文明,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在战争的吹残下也变的微乎其微,他的反抗,他的无奈在硝烟中被埋没,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就这样被摧毁。

格桑有着藏族人民最朴实的爱,在英国军队刚踏上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他拿着代表藏族人们最崇高的敬意的哈达,准备献给远方来的客人,高原却响起了可怕的炮轰声,破坏了这样的宁静。这样淳朴的藏族的人们和凶残的英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领头人的女儿丹珠俏皮可爱,过着快乐的生活,带着藏族人民的豪爽,勇敢的追求格桑。但是在英国的利炮下改变了自己,勇敢的站出来捍卫民主,面对敌人的暴虐和凌辱,高歌一首藏族民歌,从嘹亮的歌声中唱出了藏族人民的不屈不挠对抗侵略者,这种最原始的歌声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催人泪下。

当剩下只剩下老阿妈和她的孙子走在高原间,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时,我们可以看到藏族同胞顽强坚韧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希望。

红河谷的观后感600字以上 谢谢啦

《红河谷》观后感 再一次观看《红河谷》,我再一次落泪…… 辽阔的西藏大草原上,一个藏族老阿妈背着一裹在破氆氇中的孩子,手中不停地摇着玛尼轮,艰难地走着,雄鹰在高空自由

作文 观《红河谷》有感 600字

观《红河谷》有感

小故事网 2014年10月17日

这个双休日,我看了一篇爱国电影《红河谷》。

这部电影是一部以少数民族人民为了捍卫自己的家乡、保持祖国领土完整统一,同英帝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世纪初,英帝国主义打着探险的幌子,妄图入侵西藏,遭到藏汉人民团结一致、宁死不屈的英勇抵抗。黄河岸边,无数的村民正在举行盛大的河神娶妻祭典,雪儿达娃为了逃避祭祀河伯牺牲品的厄运,随着江水冲向了对岸的沙滩。藏族老阿妈和她的儿子格桑救下了奄奄一息的少女。

头人的女儿丹珠漂亮、高傲、任性,她钦慕格桑,暗萌爱意,但格桑却深深爱着雪儿。在格桑和几年以后,草原多了一名美丽的藏族姑娘雪儿达娃。年轻的探险家琼斯跟随 罗克曼 教授带领的科学考察队由于发生了雪崩罗克曼和琼斯被埋雪中,最后为格桑和雪儿救出。在一系列的波折雪儿的悉心照料下琼斯痊愈了。罗克曼领兵进攻西藏,成千上万勇敢的藏民为保卫家园而倒在英军炮火之下。雪儿的哥哥带着马队和枪支来支援,藏汉人民齐心抗英。古堡内,头人拒绝了英军的劝降,丹珠被擒最终坦然自尽于爆炸中,而雪儿的哥哥也被杀害了。古堡中,格桑与雪儿与追至的罗克曼同归于尽。恶战结束了。琼斯手拿丹珠的照片走向他深深迷恋的圣山……

看了这部电影,里面最令我震撼的是藏汉两族人民对侵略毫不退缩与敌人奋战到底的精神。他们的血肉填满了红河谷,他们用生命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汉两族的深厚感情和他们热爱生活、民族、国家的热血。每当看到无数中华儿女在枪炮下倒下,每当看到一个个无辜的生命缓缓陨落时我不禁为他们的牺牲而感到崇敬感动当最后只剩老阿妈和她的小孙子走在高原间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时我看到了藏族同胞顽强的生命力。

让我们一起看《红河谷》,一起热爱祖国吧!

《红河谷》观后感 商务管理2班 09412030顾勤勤

[《红河谷》观后感 商务管理2班 09412030顾勤勤]

电影开头以牛、羊、人祭祀河神为开头,首先就抒发了当时农民的迂腐、迷信,因为农田干旱无雨而把希望寄托于神灵身上,把无辜的人命扔进无情的河水当中,这种旧时代残酷、无情的氛围使我们震撼,《红河谷》观后感 商务管理2班 09412030顾勤勤。本篇叙述了后来祭祀的其中一个小姑娘被西藏人所救,继而开始了发生在西藏的故事。有一天两个英国人探险进入,被西藏人所救,电影首叙述了西藏与英国科技的差距,表现当时的西藏十分的落后,导致后来被英国攻打而节节败退,但是西藏人当时为捍卫自己的土地而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感动,观后感《《红河谷》观后感 商务管理2班 09412030顾勤勤》。相反英国人却忘恩负义,就因为西藏的神秘和空白而冷血的杀死他们,企图占领,难道他们忘了若不是西藏人,他们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么?这种行为是可耻的,更是我们所不耻的。

其中,男主角邵兵的演绎真实深入人心,从一个朴素、老实的农民到一个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跟敌人抗争到底、永不言弃、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无畏精神让人不住赞叹。更有宁静演绎的族人的大小姐让我们不尽潸然泪下,从小过着小姐生活,是父亲和族人的掌上明珠,如此的“金枝玉叶”,却能在被敌人俘虏威胁族人时,从容不迫,唱歌鼓舞族人们不要放弃,要为自己的家继续奋斗,最后为不拖累族人,与敌人同归于尽。宁静把女主人公的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演绎的形象生动,其的演绎真是淋漓尽致、无懈可击。

影片让我们震撼、感动,让我们的心更坚定,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我们更要发展科技,为保卫祖国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红河谷》观后感 商务管理2班 09412030顾勤勤〕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以红河谷为题的观后感怎样写作文

《红河谷》观后感

记得那天血流成河的《红河谷》吗?那里记载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帝国主义的残忍。

英国侵略者带着洋枪大炮进入我们的家园,在强大无比的敌人面前,我们的藏族先辈们并没有退缩,他们怀着“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与可恶的英国侵略者进行了一场英勇顽强的殊死抗争。在英帝国主义猛烈的炮火下,成千上万的藏族人民英勇地抗争着。整个山谷遍布着无数藏族人民的身躯,原本绿草如茵的美丽草原,变成血的河流。仅仅十五分钟的时间,一望无际的战场没有一个人。

英国侵略者一直以为中国只是棵一吹就会倒的老树,而占领中国是最好的时机,可经过这残忍的战争之后,他们的观点改变了,中国确实是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可他们心中的那股强大的信念是谁也打不败的!《红河谷》这部影片通过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和凄美的故事,表现汉族和藏族人民之间的浓厚的深情厚谊,展示藏族人鲜为人知的勇敢无畏的品质,赞颂了中华民族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向人们描述了不同的民族,虽然文明进程不同,但都应当平等对待,互相尊重,才能得到幸福与安宁。

虽然烽火狼烟的时代早已远去,但战场上的厮杀声还仍然在我们的耳边回荡,让我们中华儿女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永刻心中,我们要认真学习长大后为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让中华民族强大起来,不再犯数十年前的错误,让别人侵略!

电影红河谷的观后感

藏女挺不错的

红河谷读后感

“雪山女神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最小的小弟弟叫雅鲁藏布江、、、、、”一个老阿妈,手中摇着尼玛轮,带着小男孩叫嘎嘎,走在雪山上,遥远的雪山上传来古老的歌声,他们痛失了亲人,刚刚…

求《红河谷》的影评

离世界级仅差一步

中国电影很少有让人不看了堵得慌的,这部是例外。

十多年前学校集体组织看这个电影时,很有点年少无知的感觉,故事里谁爱谁当时还看不懂,但是仍然感动得数次落泪;宁静纯真野性的美让人难以忘怀,直到现在她都是我心目中内地最美的女人之一;初见邵兵是那般地惊艳;还有就是那首叫人回忆起草原和蓝天的钢琴曲《雪儿达娃》,这首曲子在我脑子里萦绕了有十几年,直到两个月前,很偶然地在网上发现这首曲子,而在此之前的十几年间我都能唱出它开头几节的旋律……

《红河谷》是部让人看了很难忘记的电影。同样是原始与所谓的现代文明的冲突,同样是侵略与反抗,同样是有教养的屠夫和未开化的善良人之间的强烈对比,它让我想起《最后的莫西干人》;后者是好莱坞90年代初经典电影的代表作,可是却让我觉得并不及《红河谷》来得优美和深刻,可能它身上好莱坞的印记过于明显了,确实是典型美国大片之中的佳作,可是除了比较显眼的印法之战的背景,并没有太多值得一提的独到之处。

《红河谷》的成功,原因有很多,比如青藏高原神圣又浪漫的至美,宁静洒脱的大笑,邵兵的腱子肉(……),还有迷人的藏文化。台词很少,除了叙述者和宁静老公扮演的善良活泼的老外,其他人说的话简直到了屈指可数的地步,但也因为如此少了很多内地影视片中常见的琐碎拖沓;另一个原因,也是是因为西藏实在是美到了语言显得苍白的地步,索性就配上大段大段优美的音乐(电影原声绝对震撼),让观者自己去体会。

电影里的红河谷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人民善良淳朴,没有太多残酷的规则,生活简单,爱恨鲜明,在战乱的背景下这一些特质显得尤为弥足珍贵。差一点被扔进大河祭河神的汉族姑娘雪儿达娃两度死里逃生来到了红河谷,最后她哥哥来接她时,她终于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和哥哥团聚的愿望,策马奔回,我想不仅是因为她的爱人在这里,而且还是因为这里自然轻松的生活,和她在汉族里受到的截然相反的待遇。

最后谈一谈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这一切让人不忍心去惊动的单纯和原始,却被残酷的侵略者被破坏了。我对影片的后半段不太满意,瑕疵也在这里。电影涉及了很多因素,爱情、战争、汉藏二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中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要处理这样多的线索实在是对制作者极大的考验。

首先,电影很工整地做到了“首尾呼应”,一开始出现的人和事,到电影的后半段一定会有一个交代,或者说是作了铺垫。比如雪儿达娃陷进去差点淹死的泥潭子,最后成为了好几个英国兵的葬身之处;多次提到哈达:头人与雪儿的哥哥交换哈达,哥哥和格桑在雪儿离开之前互换哈达,罗曼克走前与格桑互赠,充分展示了哈达对这个民族表示友好的重要性,所以最后罗曼克和格桑救过的上校带领着英国大兵回来时,质朴的格桑手捧哈达微笑着向他们走去,换来的却是家被炸毁,同胞被杀,两个民族之间的友谊就像格桑手中的被炮灰熏成黑色的哈达一样,变成了浓烈的仇恨;还有上校第一次离开西藏时送给格桑的打火机,最后成为了格桑杀死他和他部下的武器……在掠夺和战争的前提下,情谊变得如此不值一提。这些是我比较喜欢的部分。

其次,说一下瑕疵。人物性格还欠丰满。电影努力地描述了很多不同的人:骄傲任性但是善良潇洒的丹珠(宁静),沉默寡言男人味十足的格桑(邵兵),美丽多情却身背惨痛往事的雪儿达娃(应真),视女儿为掌上民族的精明的头人,慈祥虔诚的奶奶,沉湎于西藏文化的罗曼克,认为藏族是不可理喻的蛮荒部族的上校,甚至还有邻部落头人的儿子(想娶宁静来着),样貌猥琐却才高八斗。个个都很出彩。可是到了后半部分,所有的人就分成了两种:好人和坏人。头人、邻部落的头人之子、雪儿的哥哥、格桑,全都成了大义凛然的斗士;之前真诚地向格桑表示感谢的上校,却能直接无视他的示好,当着他的面轰炸他的同胞,到影片最后来了句莫名其妙的”we could’ve been friends.”宁静邵兵依然出彩,可是除此之外好像其他人都没有自己的性格了,说话形式都如出一辙。当然啦,也可以理解为大家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或者大敌当前不拘个人小节,只是我个人觉得略有些牵强而已。

另一个瑕疵,是说有些地方欠真实了。一头发疯的牛,居然就可以让被逮捕羞辱的丹珠有机会引爆一堆炸弹;英国大兵们眼阵阵看着抱着雪儿尸首的格桑放火燃烧汽油也没有人阻止,关键时刻上校居然置所有人生命不顾,对着格桑表衷情;小孩儿给鬼子们带路,把他们骗到了泥潭里淹死,只有走在最前面的罗曼克活了下来;大爆炸过后,丹珠戴着的望远镜还完整;大火烧死了无数鬼子,上校送给格桑的打火机却还像新的一样。